建水源头
我们只做精品紫陶

马行云与中国四大名陶

购买建水紫陶,请添加微信: jszt2010

为了能让大众近一步了解“中国四大名陶”的前世今生,文旅中国·TEATV专访了《中国四大名陶》作者马行云先生。

%title插图%num

马行云为读者签名

从大连走出来的海员,到享誉无数的陶瓷工艺大师,马行云先生云淡风轻的背后,是多年来潜心陶瓷艺术的印迹,沏一壶茶,刻一件陶,著书立说,便是家国情怀的艺术人生。

2019年10月,在江苏宜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继承与发展大会上,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马行云先生“中国陶瓷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奖”。据了解,中国陶瓷艺术继承与发展大会是改革开放以来陶瓷艺术界召开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会议,于2013年首次召开,每六年举办一次。会上对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中国陶瓷艺术与设计教育杰出贡献奖、中国陶瓷历史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中国陶瓷技艺创新贡献奖、中国陶瓷文化传承与推广贡献奖等重大奖项进行颁奖仪式,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颁发荣誉证书。

%title插图%num

马行云编著的关于陶瓷书籍

马行云现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专注于传统民间陶瓷文化的研究与创作,擅长现代民族陶艺设计与装饰。他的第一部著作是《云南建水紫陶》,随后陆续出版了《中国四大名陶》、《云陶》、《云南省文化产业系列丛书–陶瓷卷》、《云陶赋》等。最近正在创作的《云南陶瓷史》一书将在明年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title插图%num

2014年马行云的《中国四大名陶》一书出版

马行云先生告诉文旅中国·TEATV记者,二十年前开始涉入陶瓷艺术,自己在研究建水五色陶(紫陶)的时候,知道了‘中国四大名陶’,后来就去查找相关资料,结果发现相关的文献资料很少,中国四大名陶在民间传说的版本较多,真正的文献书籍资料没有。后来,马行云着手系统研究中国四大名陶文化并诸资出书,先后去四大名陶的源产地江苏宜兴、广西钦州、云南建水、重庆荣昌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整理,到北京查阅相关资料,用了三年的时间,2014年编著出版了《中国四大名陶》一书,并三次再版。该书的文献价值极高,出版后不但填补了中国四大名陶文字资料上的空白,也系统性的丰富了中国西南陶瓷文化的历史知识。

%title插图%num

马行云与史俊棠合影

《中国四大名陶》的出版,引起社会热烈反响的同时,也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中国紫砂研究中心主任史俊棠先生在看过该书后,对马行云先生著作的《中国四大名陶》作了极高的评价和肯定,随后他远赴云南建水,广西钦州和重庆荣昌亲自实地考察后,史俊棠先生提出了一个新的看法,他认为中国陶瓷的魅力实在不只是四大,每一个地方的陶瓷工艺都有它的独特文化和无限的魅力,中国四大名陶(4+N)的概念由此诞生。

%title插图%num

史俊棠为《中国四大名陶》写后记

在史俊棠先生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推动下,2017年10月25日,以四美同辉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四大名陶展”在陶都宜兴开展,享有中国四大名陶美誉的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云南建水五色陶(紫陶)、重庆荣昌安富陶共计250件(套)艺术品汇聚一堂;2019年5月25日,以“焰接千年 钦近五洲”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四大名陶展在广西钦州坭兴陶博物馆开展。2020年10月2日,第三届中国四大名陶(4+N)“陶彩千秋·建水紫陶”精品展在昆明市融创文旅城开幕。每一届的展出,都闪耀出中国陶艺的传承之美、创造之美和艺术之美。

%title插图%num

首届中国四大名陶展合影

马行云编著的《云陶》一书也是云南陶瓷有史以来系统介绍民族民间历史、文化、工艺、分布、工匠、传承的第一本专业书籍,填补了云南省陶瓷历史、文化、工艺、传承在理论及教学上的空白,为云南民族民间陶瓷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详细的基础数据。

在谈到《云陶》一书时,马行云认为在云南不仅有建水陶,还有如玉溪陶、华宁陶、香格里拉黑陶、西双版纳傣陶、剑川陶、易门陶,曲靖潦浒爨陶、临沧陶、普洱镇沅陶、保山陶、丽江永胜瓷等等,几乎每个州县都有自己的陶瓷工艺和陶瓷文化存在。他说,“我出版了很多书,主要是以写云南陶瓷文化的居多,我要把云陶文化推广出去,把省外国外的先进的陶瓷工艺引进到云南陶瓷工艺上来,实现相得益彰、相互成就。”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马行云先生对云南陶瓷的热爱程度,在他眼里,云陶不仅仅是一个茶壶,一个器物,它更是一个承载中华文化的载体。他认为创作理念源于表达一种审美,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理解。如此的创作理念,造就了其恬淡的生活态度,也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恰如其分地反映在一件件陶器的书画装饰与雕刻制作中。

%title插图%num

后 记

◆ ◆ ◆ ◆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

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中国,就惊艳了世界。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先贤的伟大发明,这些精美绝伦的陶瓷起源于3000多年前,是由陶演变而来。陶器: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出现,经过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发展至今,陶器依然活跃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可称为“千年活着的文物”。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如今,当代陶瓷制作不仅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艺术,它所表现出来的,是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

日本著名陶匠,书法家北大路鲁山人在他的《陶说》一书中写到:“当从内心深处理解了艺术之难、美术之美,作为一名陶瓷器创作者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时,当一名陶瓷器创作者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此之前,是需要学习各种知识的时期,即使花上5年、10年、20年,也还是很难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个性、创作,这些嘴上说来容易,但是真正要让自己的表达言之有物的话,则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达到的。即使被允许“自由创作吧”,也绝无可能达到自由。首先必须要能够看到过去的人们所创作的美术的本质。这里说的过去,指的是千年、两千年前,必须要对从那时以来的美术、艺术独具慧眼。如果说因为是做食器的就只看陶瓷器,像这样的关注力是无法创造出有趣的器皿的。想要重现三百年前的茶碗,就必须要理解千年前的艺术。”

他还说到,看官方展览上展出的作品,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陶匠没有对自己的无知进行反省,只是一味在追求那些虚无的目标。

即使是玩土,手上的技巧在一百年、两百年之前就已经走到了尽头,在今天再来争技巧已毫无意义。今后想要成为创作者的人,因为喜欢而开始玩土之后,要像努力争夺奖杯的横纲力士一样,将自己的一切都投入进去,和泥土决一高下。不然,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一介陶匠。

做出一件“了不起”的作品是一个匠人的最高理想和追求。马行云先生与北大路鲁山人有极大的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陶匠,也都是书法家,更重要的是两个人都在研究陶瓷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上倾注了巨大的心血。

众所周知,做陶是属于工艺美工的范畴,而著书则属于文化传播的范畴。马行云先生说在自己的余生还会坚持研究中国的陶瓷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尽可能挖掘它的真实面貌编辑出版以供今人和后人查阅学习。这正是一位陶匠所流露出来的纯朴的情感,是一位大艺术家的真正胸怀。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陶街 » 马行云与中国四大名陶

您不想说点什么吗?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