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分类,是最有趣的存在。
茶,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
因为树种、工艺等因素,可分为不同种类。
光是我国的茶叶,就有六大类之多。
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黑茶。
每一种茶,各有特色。
当然,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茶叶——普洱茶。普洱茶,它特殊在哪儿?
盖因它目前,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分类。
有人将生普划分为晒青绿茶。
而熟普,则分到了黑茶一类。
跨度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且不论普洱茶是如何划分,单看普洱茶本身的特殊性,就能够自立门户,另辟江山。
以如今普洱茶的知名度,要实现似乎也不难。
并且,要喝懂普洱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它需要经验的累积,资产的加持,更需要知识的背书。
您知道吗?
普洱茶,根据制茶原料,可分为四种。
普洱茶,常见茶树原料分类。
台地茶
小树茶
大树茶
古树茶
这四种茶,从品质、价位等因素判断,截然不同。
譬如,台地茶与古树茶,价格可茶几十倍,甚至是百倍。
因价格上浮的空间大,勾起了不少茶商心中的魔鬼,在古树茶三个字上,煞费苦心。
甚至于,还出现了用台地茶,充当古树茶的伎俩。
这直接导致茶友们,不胜其烦。
花了古树茶的价格,却买到台地茶的品质,换作任何一个人,心里都不痛快。
如何区分古树茶、台地茶,成了选购时的必备技能。
价格悬殊的普洱茶,认清二者的特色,是基本要求。
什么是台地茶?
所谓台地茶,指的是成规模化种植,有人工专门养护,并未为了方便管理、采摘等,甚至会将茶树矮化处理。
普洱茶中的台地茶,种植方式上,比较有特色。
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
台地茶,在种植管理方面,比较有优势。
其一,它种植在距离人类活动地较近的地方。
距离近,方便看管。
在春茶季时,也能及时将茶青运回茶厂,摊晾、杀青,确保茶叶走水顺畅,减少茶青损耗。
其二,台地茶采摘方便。
台地茶,经过矮化处理后,树高在一米左右。这一高度,方便采摘。
从而增加了产量。
但台地茶,也拥有一定的制约性。
尤其是在品质方面,不可与古树茶同日而语,口感与古树茶相比,相去甚远。
有余台地茶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如果要感受普洱茶最有风采的一面,台地茶,并非第一选择。
古树茶,指的是茶树树龄比较大的茶树。
通常树龄不低于一百年,在云南的古树茶,树龄多数在三四百年。
这些茶树,在经过百年的生长期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质特征。
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不够须臾,转为生津和回甘。
每每见到这些生长期超越百年的茶树,心里崇敬之感,油然而生。
能留存至今的古树茶,生命力顽强。
并且这些古树茶,多数在人迹罕至的山头,生态环境优良。
生长在此的古树茶,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
如何区分台地茶、古树茶?
以大叶种为例。
要区分台地茶与古树茶,最准确的方式,是从茶汤滋味入手。
通常,台地茶因树龄、生长环境、种植方式等因素,内质不如古树茶。
内质不足的台地茶,茶汤入口后,淡薄如水,容易产生苦涩味。同时汤水缺乏质感和饱满度。
而古树茶,因树龄大,基本属于无人看管的状态,所积累的物质比较丰富,像果胶一类的物质,比较充足。
是以,古树茶入口后,可以感受到明显的浆感,糯感,稠滑度,茶汤喝着比较有质感。
茶汤里,虽也有苦味,却能快速散去,转化为回甘。
台地茶的品质,终究还是难以和古树茶相抗衡。
大树、小树茶,是什么?
在一些老茶农的口中, 大树和小树,指的是树龄,而非树冠的大小。
小树茶,是树龄较小的茶,树龄35—60年之间。
大树茶,在滇南部分少数民族茶农的口中,是那些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
因古树茶名声大噪,大树茶和小树茶,倒不如古树茶来得脍炙人口。
台地茶,小树,大树,古树茶,这些是对普洱茶茶树的一种划分。
四种茶,各有千秋。
正所谓,存在即合理。
即便古树茶如今是大红大紫,却也阻挡不了台地茶的存在,毕竟古树茶产量太有限。
台地茶的存在,是古树茶的互补,为如今普洱茶的江湖地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若没有台地茶,仅有的古树茶,哪里能满足茶餮们的喝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