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怕是这世界上最反转的一款茶。
甚至于让人对手中的这杯茶,产生质疑:这,是同一种茶?
譬如,前些天喝到的普洱茶,它的生性猛烈,好像一杯烈酒。
入口的瞬间,能感受到苦味在味蕾的各个角落蔓延,盘旋。随后,这股苦味在口腔内逐步散去,转而成为生津感。
在苦味之后,微微的涩味,为茶汤更增添了几分立体感。
恰如其分的苦味,微弱的涩味,浓烈的回甘,构成了这款普洱茶的最主要特征。
若是没有一定喝茶段位,怕是难以驾驭这种极端的体验。
而近期,又喝到了一款茶,同样叫做普洱茶。
但它的汤水,细腻地不像话。
茶汤,似江南的女子一般温柔地能掐出水来。
入口,温润的茶汤,带来极强的包裹感,宛若细密的羽毛,带给你毛茸茸的触感。
茶汤里,能够感受到一种糯感,一丝甜意,以及一股古朴的风味。
咽下后, 陈香在味蕾中荡漾,经久不散。
此时,不免让人怀疑。
这,真是也叫作普洱茶?
是的,前文所描绘的口感体验,都来自一种名为“普洱茶”。
但从文字的描绘中,显然能看出二者的性格,可谓千差万别。
是什么导致这两种普洱茶,有截然相反的口感?
山头因素?
也有。
日照丰富的普洱茶,它的口感更加犀利。这是日照给予普洱茶的特色。
日照,能让普洱茶的茶多酚积累较多。
茶多酚含量高了之后,自然会让茶汤变得更加锐利,多了几分犀利之感。
而日照少的山头,茶汤相对温和。
日照不仅能让人的肤色改变,也能让普洱茶的口感转变。
论影响普洱茶口感的因素,还少不了工艺。
因工艺的存在,普洱茶分为两类。生茶与熟茶。
何为生茶?
即普洱茶没有人工渥堆发酵。
而熟茶,则是经过人工渥堆发酵后得到的普洱茶。
由此可见,决定普洱茶性状的,是工艺。
渥堆发酵,能让普洱茶成熟。
成熟过后,茶香、茶味、茶性,天翻地覆。
生茶的香气,多了几分清冽,不易出现陈味、堆味。
同样是自然仓陈化,生茶经过三年的陈化,它能陈化出干燥的兰花香,清甜的果香,整体香气,更加干爽,少了沉闷感。
小户赛山头的生茶,才经过三年的转化,就已经有清晰的果香。
干茶,还带着兰花香。冲泡后,落水香中带着李干这类的果香。
回甘里,是多种香型的交织。
清冽,生猛,回甘快速,两颊生津,舌底鸣泉,是生茶的最大特点。
而熟茶的香气,则多了几分朦胧的味道。
这种朦胧感,来自于渥堆发酵的不确定性,以及后期仓储的条件。
渥堆发酵时,因为环境的特性,某些普洱茶上容易沾染上异味。这种因为渥堆而产生的味道,被统称为堆味。
并且这种味道,多带着些许的刺激性,大部分茶友难以接受。
且这种堆味,还有可能伴随熟普,进入陈化阶段。
这也就是为什么,自然仓陈化的熟普,存放了若干年后,仍旧带有沉闷之感。
并且,因为生茶与熟茶所带的气味不同,在冲泡方式的选择上,同样有所差距。
生茶冲泡,借用盖碗冲泡,完全不必担忧不好喝。
在盖碗演绎下的生茶,香气得以最大层面的保留,我们所捕捉到的气味,最具真实性。
但熟普,却未必适用于盖碗冲泡。
只因熟普所带有的那些异类气味,用盖碗冲泡,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熟普冲泡,最好还是用紫砂壶。
紫砂壶,具有修饰作用。
即便壶盖上的味道,与盖碗冲泡并无差别,但落水香,却明显得以改善,原本沉闷的异味,显然少了许多,茶汤也变得更加清澈些,汤感少了浑浊,多了细腻。
不得不感慨一句,同为普洱茶,生茶与熟茶,还真需要区别对待。
甚至于在喝熟茶之前,还需要先用紫砂罐,吸一吸异味醒茶过后再喝,方能感受到普洱茶的本味。
不得不说,生茶与熟茶,演绎了普洱茶最反转的两种性格。
生茶,多了几分狂野,未经开化,山野气息浓郁。
熟茶,则是经过驯化一类,没棱角,多了几分平和。
不过,这两种反转的个性,并不影响我们对普洱茶的喜爱。
正是因为这两种反差萌,才有了如今普洱茶如此广泛的群体。
总有一种风味,能俘获你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