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有不少人看到后,会吐槽:“你也太不专业了吧,两种茶工艺都不一样,看起来当然不同。”
您说的对。
生茶,属于普洱茶里的自然派。外观的颜色,保持着最天然状态。
刚做好时,颜色青褐。
陈化若干年后,颜色在青褐的基调上,加深几个色号。
而熟茶,经过渥堆发酵,色素物质已经被大大破坏,失去了原有的色彩。颜色以深褐色、红褐色居多。
但团子想说的是:“生茶和熟茶的条索,看起来不大一样。”
如图。
这片茶饼,是2002年时,一朋友送的。
从图片上来看,茶饼侧面的条索尚且明朗,部分条索,根根分明。
但有些部分的条索,却变得朦胧,暧昧,并不清晰。
此图的两片茶饼,同样是熟普。
条索部分,在茶饼边缘显得特别明显。
至于饼面么,条索紧挨在一起。尤其是右边的茶饼,条索浑然溶于一体。
不细看,你都不知道,原来它也能叫做“条索”。
再来看看生茶的尊荣。
同样,上图说话。
如上图,这是生茶的正面,即光滑没有凹陷的部分。
从图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出,生茶的条索分明。
有凹陷的部分,同样是条索泾渭分明。甚至饼窝的部分,手里最大的点,也保持着条索状。
撬茶后,差别更加明显。
生茶撬开后,仍旧保持着条索状。
并且根根独立,并未黏连在一起。
而熟普,撬茶时,则黏连在一块,呈现为块状。
同样是经过压制,二者的条索差异,为何这么大?
其一,制作工序。
普洱生茶,主要历经几大流程。
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晒干。
而后再根据需求,决定什么时候压饼。
熟茶,则是在生茶的工艺基础上,做出细微的调整。
生茶毛茶-湿水-反复翻堆-出堆-解块-干燥-分级-蒸压
而较高温度的渥堆发酵,也会让茶叶的条索形态,有些许的变化。
会让原本棱角分明的茶叶,面目变得模糊起来。
尤其是中间的紧压部分,条索更是紧挨着,难以分开。
其二,原本的原料差异。
普洱茶所使用的原料,也会影响茶叶的形态。
如使用春茶制作的茶叶,有着条索肥嫩紧实,芽毫丰满的特点,看起来条索肥壮,紧结。
若是用夏茶制作,条索肥壮程度,则逊色几分。
夏茶条索肥硕紧结重实,芽长紧细显毫。
通常,夏茶多用于制作熟茶。
它制作成熟茶,也有不可提到的口感优势。
夏茶富含茶多酚,大量的茶多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
这些物质不仅仅决定了熟茶的呈色,还对熟茶的香、味及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故而,有的熟普外观虽然不好,并不意味着它口感差。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同样,喝茶也不能以貌取茶。
生茶与熟茶,是普洱茶中的两朵奇葩(褒义词)。
生茶,滋味清冽,汤水有几分飞扬跋扈的做派,胜在汤水清新,花香浓郁。
熟茶,水感细腻,汤水甘醇,滋味润泽,淳和感极好。熟茶多了几分历经沧桑的成熟。
单从茶饼的颜值上来看,生茶更胜一筹。
但,喝茶不能只看颜值,还要看内涵。
好看的外表,千篇一律。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生茶与熟茶,各有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