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映禄陶艺工作室——李映禄作品
创作年代:2014年 容积:300ml
鲍瓜壶
高石瓢壶 创作年代:2014年 容积:290ml
潘壶 创作年代:2013年 容积:300ml
茄段壶 创作年代:2014年 容积:240ml
秦权壶 创作年代:2014年 容积:300ml
创作者的故事:
自古来,建水无数陶人醉心紫陶艺术,呕心沥血,使得紫陶壶艺在这拥有1200年建城历史,人文荟萃的古城建水熠熠生辉。建水紫陶,因艺而珍,因文而雅。新时期下,建水紫陶壶被当代爱建陶的茶人所喜。而李映禄亦是建水紫陶制壶艺人中的代表之一。
李映禄,工艺美术师。1963年10月出生于建水县临安镇碗窑村制陶世家。1994年6月,凭借儿时的耳濡目染及对紫陶的热爱,继承祖业,随建水工艺美术陶厂的袁家喜、徐荣洪二师学习选土、泥料配制、拉坯、修坯、烧制等工艺,还学会传统的肉眼观火,掌握了烧陶最佳的临界点。
2009年于古城北门一隅创办了映禄陶艺工作室,闹市里稍显偏僻的院落,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这便是李映禄的居家之地也是其壶艺工作室。院落里如此三层小楼,转念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不见车水马龙,只见日出日落,耳畔犬吠蝉鸣,何等的悠闲自在,这种“隐于市”的生活,连时光也会温柔相待,放慢脚步。难怪其壶所制皆简练明快却又端古安然。
随着制壶技艺的不断提高,李映禄潜心揣摩陶壶传统造型,透彻了解紫陶泥性,在陶壶的器形和装饰上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向,并通过一次次的摸索和艺术提炼,使得器形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把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在了一起,是其个人风格的体现。在探索的路上,李映禄除继承紫陶制作传统,还传授所学技艺,目前已授徒6人。所制作出的陶壶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省、州、县各级陶艺展并获奖。
与他交流中,他反复强调了如下几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创作并非易事,但只要我喜欢,就会坚持下去。”
“作品只是一种物质载体,真正属于我们的是背后的文化情感有故事的作品才有生命,才能更饱满。”
“真正的壶艺师是在制壶中去表现自我情感,而不是恭维市场,而成为迎合傀儡。”
这就是李映禄,一个在制壶和窑炉烧造研究中倔强行走的性情中人!
● ● ●
8号|师三毛紫陶工作室
师正祥(师三毛),生于1963年2月,建水县临安镇马军村人。2000年在马成林(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舅舅的影响下接受其真传,跟随学习书法、美术及其紫陶的工艺。经过15年马成林工作室的磨砺,而今已经独立掌握了一整套书美技艺和建水紫陶的工艺流程。
并擅长于泥料制作、书美工艺设计、烧制等技艺。多年的传承与创新,使其在建水紫陶的创作上别具一格,彰显自己独到的思维和创作特色,研发了以大器青铜器为主打产品的200多类(种)花色,作品流传到全国胜地,口碑长虹。
2015年8月,他创作的建水紫陶作品——《大青铜瓶》,荣获由云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第九届“工美杯”精品评选铜奖。
9号|陶景苑——郑超作品|
陶景苑是一家新兴紫陶作坊,主要制作实用精美的紫陶茶具,承接各种定制定做批发,在经营生产紫陶的这些年里始终用心制陶,已把紫陶融于日常生活,一直在学习进步,得到了市场的肯定。而陶景苑的制陶小伙郑超今年才刚满18岁,却有3年多的制陶经验了,郑超除了年轻人的悟性,还有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制陶难得的认真和坚持。不仅自家做的紫陶茶具美观实用,步入了正轨走上市场,同时还在帮忙其他陶坊做壶,得到紫陶行业前辈们很不错的肯定。
10号|土星琦陶
土星琦陶创办人兴然居士黄印昀,致力于紫陶的研发创造,继承建水紫陶的工艺精髓,其陶茶壶系列产品制作工艺精湛,手工制坯、装饰、成壶,均由个人完成,作品独具匠心,功能别具一格。
2014年,研制成功新产品,在制壶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使用中,壶盖至翻转直180°不脱落。
2:盖与体的密合提升了壶的艺术品位。
3:壶在一定湿度下,达到吊盖壶体旋转的效果,体现非凡的土星琦陶陶壶神韵。
土星琦陶具有至高的审美实用与收藏价值。每件都是不可多得的陶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