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
相信不少小伙伴看到这两句歌词时,
脑海中自然而然就会浮现出央视版水浒传的画面。
一晃20年,水浒里你还记得谁?
时间可以改变很多,
曾经念念不忘的东西,
也许摇身一变,
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热爱的所喜欢的事物。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感受不一样的“水浒”。
走进瑞壶堂陶艺工作室,木桌上摆满了108把精心制作的建水紫陶雅仕壶,每一把壶上雕刻着一位水浒人物形象,一共108将。
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母夜叉孙二娘…..每一位水浒人物用“彩填”的方式刻于壶上,姿势丰富,神态生动,栩栩如生。古典文化与本土艺术相遇于紫陶泥土之上,静态的紫陶作品中也仿佛流动出水浒故事的荡气回肠,两者相互辉映,余味袅袅。
瑞壶堂
打造精品、把建水紫陶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是建水紫陶人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方向。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与中国绘画、书法的结合已有近百年,随着建水紫陶的发展,紫陶的装饰已经跳脱“梅、兰、竹、菊”等传统题材,日趋综合化、多元化。
除了《水浒传》108将,瑞壶堂还打造了八仙过海、《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十八罗汉等精品套装,这些精品套装通常还没有做出成品就已经被定制了。虽然打磨精品套装费时、费力,但是瑞壶堂一直有一种做好、做精建水紫陶的情怀,真正把紫陶泥土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用好,做出建水紫陶的品牌。
瑞壶堂
2019
建水紫陶每一件作品制作一定是繁琐和需要耐心的过程,因此每件呈现在眼前的成品是来之不易。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中,除了一些基本的制陶工艺类似他陶类的以外,最为独特的工艺是——“阴刻阳填”。
阴刻阳填
彩填技法是建水紫陶阴刻阳填技法的传承与发展。是在文人雅士于陶坯落墨之后,再由紫陶雕刻工艺师们将坯上墨迹雕刻成模,并稍加以装点,是为阴刻。
彩填技法
图案先是书画老师用毛笔画上去的,简单讲就是书画家在半干的坯体上做完初步绘画后,再由刻工师傅沿墨迹的轮廓雕出凹槽,再在凹槽里填进创作需要的颜色的泥。大家看到色彩丰富的建水紫陶作品,其实是这样一次刻、一次填、一次次的修坯。反复几次、十几次才完成的,建水紫陶的彩填是一件历练心性之事,然而每次刻填都集中精力,否则刻与填出了失误就会前功尽弃。刻功要精湛,线条需要流畅,色块需要稳重,功力体现在是否保持住书画老师原作的线条美感。由于大部分作者在绘画的时候都是用墨直接绘画完成,颜色单一,所以填色工作非常重要,没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对画作深刻的理解,要做出一件完美的紫陶彩填装饰是完全不可能办到的。
在传统的填泥技法中,由于单色填泥或简单的几色填泥很难表现出中国书画的过度通透、晕染浓淡、层次分明。随着近年来刻填工艺不断的提高和进步,不仅做多种彩色填泥,而且还出现了细致入微的微雕彩填,极其细致。倘若想做到浓淡虚实,用色雅致,最好是原作者亲自进行刻填,或者有书画功底和对用色把握非常熟练之人来进行刻填,否则最后烧制完成后的效果会与原作设想效果相差甚远,所以行内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写的好不如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