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源头
我们只做精品紫陶

建水紫陶龙窑介绍及记录杨斌老师的龙窑开窑

购买建水紫陶,请添加微信: jszt2010

每一次去建水都会有新的发现,它就像一座藏宝阁,你越靠近,越有吸引你的地方。

上周四匆匆吃完午饭,在杨斌老师的引荐下,我们一行人在经过了四十分钟的路程后,在建水高家庄阎洞第一次见到了龙窑开窑,一下车杨老师便说,“今天开窑,带你们来瞧瞧。”

由于杨老师的龙窑一个月才开一次窑,所以这次探窑之旅对我们来说非常难能可贵。

%title插图%num

▲(龙窑)航拍

一切充满着新奇。满山满地的罐子,好的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堆积如山;而一些坏掉的,有的种上了花草,有的埋身在地底下,也堆积如山。杨老师说,“龙窑的烧窑成功率在50%,人一半,天一半”。我们恍然大悟。

随后,我们攀爬上龙窑的窑头、窑身和窑尾,细细地丈量感受着龙窑的伟岸与修长。山上的蚊子也格外的“热情”,让我们感觉到这里的寂静,人烟稀少。刚到的时候,工人师傅们正稳稳地把陶罐搬出窑口,进出窑要哈着腰,会有点不舒服,自窑头而上,空间感才慢慢增加,窑内高温尚未散尽,出来时工人师傅已汗流浃背。

%title插图%num

▲(窑口)

%title插图%num

▲(窑头)

%title插图%num

▲(窑身)左侧%title插图%num

▲(窑身)右侧

但窑内却是另外一番洞天。或许是长期的烧制,窑内顶部的砖块显得斑驳陆离,仿佛烧透了一般,黑黝黝放亮,在灯光照耀下,如繁星满天,近在咫尺。忍不住手往上摸,因为心里上的胆怯,缓缓地将手伸去,触摸到时,发现非常光滑,余温尚存。

%title插图%num

▲(窑内)

龙窑又称长窑,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它依一定的坡度建筑,以斜卧似龙而得名。宋代末,龙窑就已经在建水大规模使用,由于现代气窑、电窑的普及,现在只剩下十多座龙窑,其中仍在使用的有五显庙窑、农业窑、永宁窑、西庄金华寺窑、西庄荒地窑、阎洞窑,共六座窑口。

龙窑出现于商代,这个时期的龙窑既烧制印纹硬陶,又烧制原始青瓷,即通常所说的“陶瓷同窑合烧”,至东汉晚期才结束了陶瓷同窑合烧的状况。

早期龙窑一般长十几米到二十几米,到了宋代龙窑长达五六十米(杨斌老师的龙窑就长约50多米),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七八十米,一次可装烧二万件瓷器,对当时瓷器的发展起很大作用。龙窑逐渐增长,各朝的倾斜度和结构也不断改进,使龙窑烧成效果不断完善,宋、元时期的龙窑出现了一种在窑室内砌筑多道挡火墙,将其分成若干小室,挡火墙下部设烟火孔,使室与室之间相通,即所谓的“分室龙窑”。直至当今,南方有的地区仍然在使用龙窑烧制陶瓷器,建水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龙窑被说成是半连续式陶瓷烧窑法的原因。

▼如下图所示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图为高家庄阎洞龙窑)

龙窑窑室通常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多依山坡或土堆倾斜建造成一长隧道形窑炉,约与地平线构成10~20°角。窑头角度较大,约20°,中部约15°,后部约11°。窑头有预热室,窑尾通常不设烟囱或设置很矮小的烟囱,因龙窑本身就起着烟囱的作用。窑长约20~80米,陶窑可达100米,宽约1.5~2.5米,高约1.6~2米。横断面积以窑头最小,便于烧窑开始时热量集中,利于燃烧,中部最大,窑尾大于窑头而小于中部。拱顶成弧形,两侧上部或窑顶有多排直径约0.15米的投柴孔,窑身一侧有两个或多个窑门。高家庄阎洞窑,长五十米,双侧投柴口加起来有80个。

全窑结构简单,建筑费用较低,不需尺寸严格的拱砖。龙窑作业时,在窑室内码装坯体后,将所有窑门封闭。先烧窑头,由前向后依次投柴,逐排烧成。烧成温度最高达1300℃,并可控制还原焰。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窑口)

对于此次龙窑之旅,我们还有许多想说的想问的想记录的,因为当天下午还有其他的行程安排,我们不得不匆匆离开。一行人觉得十分可惜,也有愧于杨老师的盛情。

虽小有遗憾,但并不妨碍我们心中的那一丝幸福感,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龙窑开窑。

或许留有遗憾,才更加期待。下一次再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陶街 » 建水紫陶龙窑介绍及记录杨斌老师的龙窑开窑

您不想说点什么吗?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