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建水紫陶,请添加微信:
jszt2010
茶器中的“建水”一词来源于日本茶道
在陆羽的《茶经》中被称为“滓zi方”
语义更加直接明了
意指收集洗涤用水和茶滓的器具
还有文人将它称为“涤方”、“纳污”
因功能的相似性,常与水盂相混淆
日本茶道中的“建水”通常远离茶客
放置在茶人跪坐位置的内侧
形体略高于水盂,鼓腹收口
一般带有镂空各种装饰纹样的盖子
避免茶滓、废水展露在茶台上
增加了茶席美感和饮茶的体验感
使得茶席在视觉上更加简约、唯美
前几天听一位比较激进的朋友说起
“中国有茶和茶器,却没有茶道。”
我窃以为,中国的茶道是生活之道
是因时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设若在竹林中饮茶
茶滓和废水回归自然成为养分
自不必像日本茶道因循旧制
在明净雅致的居室中饮茶
“建水”和干泡台不失为一对完美拍档
在干泡法盛行的当下
“建水”很好地起到了干湿分离的作用
建水的出现符合了茶道的“清和雅美”
尤其是在都市生活的茶人
在经历一天的劳乏后
三两茶友促膝清谈
一方简素的茶席
一盏温润的清茶
几件赏心悦目的茶器
足以洗涤来自生活的恶意和不快
建水的“建”用以代替瀽
源于“瀽瓴高屋”一词
语出《史记·高祖本纪》
“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有倒水、泼水之意
两相比较,笔者更喜“滓方”这一称谓
倒是中国文人更懂得茶道与心性的关系
“建水”一词的语义
虽与日本茶道的“侘寂”美学相去甚远
却也来的直截了当
柴房在茶器的研究和制作中
一直在探寻茶道的“中和”之美
于时代的审美与历史的文化渊源中
追求器物的格调与恰适的功能效用
在制作者、持有者和收藏者之间
构建起器物美学,茶道文化的桥梁
感悟朴素、典雅的茶器背后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