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源头
我们只做精品紫陶

马成林

购买建水紫陶,请添加微信: jszt2010

手艺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一件事努力做好一辈子

不断打磨自己的手艺,从生疏到纯熟,从青涩到老练

漫长的一辈子,将光阴都奉献在一件事上

成林陶艺

马成林,彝族,书画家,号甲午,陶名小泥人,1954年3月出生于建水县官厅镇,他的作品真正是全手工打造,装饰手法独特,题材多样,融古炼今。

在陶上的题材:悠闲品茶,歌舞升平,儿童嬉戏,牛耕马奔,钓鱼自得,老者修身,历史诗词,鸟儿自乐,鹰击长空,鱼儿畅游,山水风景,十二生肖迎新年等!他在陶上落款最具文人浪漫与梦想情怀,如下:瓦渣波(彝名),秋野(亦作秋雨),小陶人(亦作小泥人),甲午(54年生)以及各种自创关于汉字“马”的款名。

%title插图%num

1979年,马老师受省政府委托,制作报春、玉兰、山茶、杜鹃四只大花缸,至今陈列于人民大会堂云南厅。1986年作品《仿青硐台灯》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从2006年起,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紫陶艺术人才。传承人蒋家才,徒弟徐光祥,肖春魁,张海飞等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并在各类陶艺比赛中屡获奖项。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2012年11月,马成林作品《苍岩文化钵》和《突体球瓶》作为建水紫陶的代表,参加中国陶瓷联盟赴法国举办的第十八届国际文化遗产展览会在卢浮宫展出,引起较大反响,2014年春,中国邮政为马成林出版了“中华文化名人”专版邮票,实现了建水紫陶在中国邮票市场上印刷发行零的突破,2015年8月,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第九届“工美杯”金奖。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作为传统的陶艺家,马老师的视野是全局的。土生土长的他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其文化底蕴深厚,又能借鉴西方当代艺术。做陶对他而言,是一种愉快而自信的过程,是内心情感的释放和文化叙述的过程。

%title插图%num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坚持着不辜负初心,为接近极致倾注一生,这是匠人精神,也是我们快节奏的日常生活中最罕见、最缺乏的人生体验。成林陶艺的创始人马成林先生,正是这样一位用几乎一生的时间与陶器相知、相伴的手艺人。

在梦想与现实的差异中,美妙的构思总是在他的心灵深处不断撞击,真情实感的流露在陶坯上,在坯体上的写生,时时留露着怀古、寄意、舒怀、言志、写意人生,人生如照亦如梦,他的多才多艺,刻画出一副副动人的诗篇。

%title插图%num

艺术成就

1978年省政府恢复人民大会堂云南厅,使用建水陶烧制四只大花缸,分别刊刻杜鹃、山茶、玉兰、报春四大云南名花,受托参与器型的设计与绘画装饰。其作品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装饰古朴,清新。

1982年考入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现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专攻工艺绘画与造型设计。期间得到刘宝森等专家的指点。

1983年创作彝族图腾花插获百花奖。

1985年毕业回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从事器型设计与装饰工作。

1986年与陈绍康共同创作的“仿古台灯”被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珍藏。

1989年加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1988至1997年兼职建水县第一职业中学美术专业班,教授绘画与工艺美术课,为红河州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

90年代起创作了大型公共陶艺作品,有浮雕,立雕等手法。竖立绿春县民族广场的哈尼民族墙,被称为“一堵墙”;建水步行街仿古灯托、灯罩,被称为“一盏灯”;还有就是:文庙棂星门里的仿“青花盘龙缸”、陶乐器等。

1993年评为工艺美术师。

1996年自建土窑(就是把传统的龙窑缩小),按土法烧造泥坯,开始了创作之路。

2003年获“红河州民族民间优秀美术艺人”称号。

2004年被红河州人民政府命名为“民间制陶工艺美术师”。

2004年成立建水陶成林研究工作室。集教学、研究、开发新产品,培养人才于一体。创作出了哈尼壶、彝族酒器、仿青铜宝塔等经典作品。

从2006年起,在碗窑村不同的陶艺坊进行指导与创作。

2006年遇恩师杨大申与其亲密合作,在泥料的研究上、坯体的造型设计上、绘画装饰和烧成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粗陶,上釉陶的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2007年评为云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9年多件作品入选云南省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

2010年评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陶街 » 马成林

您不想说点什么吗?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