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源头
我们只做精品紫陶

云南工艺美术大师-毛耀宏

购买建水紫陶,请添加微信: jszt2010
%title插图%num

跟随毛耀宏走进他创立的采陶軒陶艺工作室:宽敞的院子,有树有石,有忠犬虎子,但是最醒目的是那座窑,见窑的那一瞬间,感受到了熊熊烈火炙热,那种马上渴望见到浴火而生紫陶器物的冲动抑制不住。进到屋内,陶瓶里一枝梅花绽放傲雪迎春,惠风和畅送清香,那顺墙边摆设的四只一米高的梅兰竹菊紫泥瓶让人震撼。落座,几案上的一只花瓶更让人眼前一亮:厚重陶底一抹蓝,秋荷垂暮应新燃,这只被何永坤和毛耀宏联手赋予生命力,寓意深远的秋荷瓶,开启了今天的说陶论收藏。
%title插图%num

层林尽染江山时  我绘秋意醉荷歌

采陶軒内,丰富、厚重的紫陶作品摆满了每一间屋子的展架:有郝平绘的山水筒瓶、郭游绘的红鲤盘、蓝嘉澍绘的松下问童子胆瓶和朱仲元的幽兰黑陶瓶等。荷系列的比重很大,有李宗学的荷塘清趣黑陶瓶、何永坤的秋露荷香瓶等等。毛耀宏近些年的作品,以荷为表现的题材很多,秋荷、秋韵、秋歌构成了荷系列。他说:秋荷主题表现,追求的是一种艺术精神。大自然中的花鸟生态,有着多种多样的生命情态,在我反反复复地纵横挥写的荷塘景境中,“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格寓意不占主位,更注重的则是对荷塘野趣的追忆,感动和痴迷,迷到荷塘的景致已经刻在心中。他绘一个荷花瓶,瓶上莲蓬的三角点,莲杆的一条线,荷叶的一个圆,点线面的交织如池塘再现。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画家爱画秋,秋天的色彩丰富有层次感 ,表现秋天中的景物,蕴涵着对春天的希望。毛耀宏对秋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说:繁衍生息的万物都是在秋季找到自己的轨迹,收获自己的希望。他更爱残荷,枯枝败叶都有过“曾经”,一桿一屹立,一叶一段情。“残荷,将枯败幻化成了风骨”,枯荣轮回风骨独在,来年,一轮蓬勃的生命又在此诞生。
%title插图%num
秋天里有永恒的生命。毛耀宏由此激发出的艺术创作欲望,产生了笔下的《金色池塘》、《荷塘月色》、《秋歌》、《秋韵》、《秋祭》的紫陶作品。我请问:毛老师,画荷时你不注重小美,大美不是由小美汇集的吗?毛老师笑了:“创作和绘这一类画时,我不再去一枝一叶的刻意,而是大写意,看整体气势,挖掘一种内在精神的美。”赏毛耀宏的紫陶瓶、壶、缸等,犹如在赏一个个荷塘的清高与生息。
%title插图%num
在凄美中孕育着下一轮生命的荷花,在经历了风雨千击万打磨砺之后,满池壮观自成一绝,用语言文字还真有些说不好,道不尽。已经把画中意象的造型和心象的内涵相契合的毛耀宏,他自由挥洒笔墨,用黄红白蓝等丰富的色彩,写秋意谱秋歌。每一幅画作的完成,杆立枝横,不屈不散的荷叶跃然陶上,水到渠成的自由运用,从自己心底酝酿出来的荷歌,从他的人生历程看来,都是有出处的。
%title插图%num
为陶甘受千般苦 取得真经筑金樽

毛耀宏1986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在校时,他担任版画班的班长。非常幸运,他跟云南省的版画老前辈,叶公贤、史一、何永坤、陈绕光学习过。跟着名师所得到的教诲,终身受益。毛耀宏是幸运的,他从小学画,一路走来均遇见好老师。小时候遇见版画家史一老师,1974年就参加了史一老师的美术班学习,后又如愿考取了云艺美术系。
%title插图%num
毕业时,云南省教育厅一个文件把毛耀宏分配到了红河民族师范学校任教,他带着浓浓的乡情回到家乡,他学以致用——任教美术、素描、色彩、手工、图案、工艺美术鉴赏多门课程。那时候学校只有两位专业老师,课时量大,又当班主任,还兼任云南省中师美术学科“一堂好课”评委。一天到晚够忙的。忙归忙,爱好不改痴心不变,下班后毛老师骑自行车从建水城的这头蹬到那头——碗窑村去看做陶。
%title插图%num
毛耀宏的处女作现在还保存着。一个不幸摔坏了只留下上半部分的紫陶灯罩。1986年10月,一个由马成林拉坯,毛耀宏用黑白版画的手法,将《先秦寓言故事》手绘,刻填烧制,灯罩下是毛老师爱陶的心,犹如黑夜里远方的灯火,从此指引着他踏上了研究创作制陶的里程。
%title插图%num
毛耀宏回忆:2004年,我在家里建了一个窑,属于那个年代建水建窑的先行者之一。当时的县工艺美术陶厂有人说话了:“毛耀宏在家里建了一个窑,这个人可是学美术懂设计的。”厂里那时对职工有条件规定,不得私自出来帮人拉坯做泥。在家里的院子建窑,是我做陶的又一个起点。设计和绘画只是做一件陶的一部分,我尝试着来完成全过程。我向愿意帮助我的师父虚心请教,何广周师傅帮我拉坯,谭知凡师傅帮我画画,杨春学师傅说:“不怕,我教你做泥,教你配方”。马成林师傅说:“我教你烧窑。”在一个人的孤军奋战时光中,毛老师获得良师益友的支持帮助,边学边干,我从未放弃过自己制陶。还记得第一次出窑,出窑的渴望,如同在等儿子诞生。那一窑,2004年6月,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烧的陶器,填的泥发黄了,还被烧老了起泡。此后的每窑,无论烧黑烧白烧紫,窑温多少度,我都记录作认真总结,到现在我这个院子里的窑已经烧了七八百窑。
%title插图%num
2009年,与艺术家合作,中国的10名画家袁付国等赴建水画陶,由我制陶,一共画了一千件。我请了10多个女工来雕刻,我填泥烧制。那半年天天烧窑,出窑后有瑕疵的,变形的一律砸掉。从中精选出300件进北京展览,后作品被国务院各部委收藏。这批彩填陶作品,还专门出版了紫陶作品集,它是建水紫陶第一本专集。
%title插图%num
在屡屡出紫陶作品之后,美术专业科班出身的毛耀宏搭建了一个画家画陶的平台,陶以画贵,画以陶传。郭游、郝平、罗江、陈鸿翎、何永坤、朱仲元、李宗学等画家多次来建水画陶。毛耀宏家展厅里,摆设着他和何永坤老师联合做的花瓶。这幅画中出现了几笔蓝色,红色的荷花,红色的荷苞及枝杆,图下侧,蓝色的一张荷叶,醒目或跳跃,让人眼睛一亮,使画面达到最佳效果。这种蓝色,在建水紫陶中不多见,毛耀宏使用的这个蓝色具有独特效果。我问毛老师,为什么想起来用这个蓝色,而不是绿色?毛老师用画家的眼光看,云南偏蓝,高山湖水树林天空自成独特的蓝色,还有云南特有的孔雀蓝,色度饱和,用在画中是那么亮眼、传神。
%title插图%num
毛耀宏做的陶在国内传得广,全国政协的一位副主席,火箭军的司令政委在采陶軒陶上书法诗词,由我刻填烧制。建水紫陶研究会会长谢恒说:“建水的老陶被毛耀宏收绝了,当今的许多大奖被毛耀宏夺去了。”建水六届向逢春杯建水紫陶作品大赛,毛耀宏取了四金四银;云南省工艺美术杯,毛耀宏取走四金三银;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精品评选,毛耀宏获三金六银。建水陶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刻填装饰,学过美术专业和设计的毕业生,所学所用扎根在建水的陶土上,心血和汗水筑就了一个个的奖杯。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珍宝散落隐民间   千呼万唤淘出来

大学毕业的毛耀宏对建水老陶的艺术价值有独到的眼光,从1986年起,他陆续造访了收有老陶的人家和店铺,收一些老的物件。到了1988年,一位台湾画商找到他,请他画观音,关公等题材的画像。每月画十张,1.2米x80的,要求画油画。佛教题材的人物用油画形式相当难画,毛耀宏的业余时间大多数用来绘画,忙碌一个月有几千元的收入,这样坚持画了四年,为紫陶收藏积攒了第一桶金。
%title插图%num
2000年时,清朝的老物件能收到的逐渐少了,但是这个阶段,也是收藏紫陶的好时机,如陈绍康、袁应德、谭知凡、马成林的作品,只要有资金,有眼光,有人脉关系,是能够收到好东西的。在上班、创作、做陶、收藏的时间交错中,寻找老陶器的区域,从一开始的以建水县为主,扩展辐射到通海玉溪,曲靖保山腾冲,在这些地方,寻找收藏到了许多的老陶件和老字画。从1986年开始玩收藏到现在,他已经有丰厚的积累了。
%title插图%num
毛耀宏讲起了一件往事:“2004年底,云南省博物馆的馆长马文斗带着文博专家来到我家,他们挑出了126件紫陶精品,在红河州博物馆永久展出。”到了2005年,受到了红河州人民政府和红河州博物馆的表彰和奖励。我是因为热爱做的收藏,这些藏品大多数是向逢春的东西,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摸了多少遍如同自己的孩子,这是踏千里路走万家用心血熬来的。不管内心怎么纠结,割舍不下,最后,还是做了捐赠。至今,这些老紫陶,无疑是红河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可见向逢春作品的份量。
%title插图%num%title插图%num
那时候能收到的烟斗80至150元一个,向逢春的花瓶200多元一个,毛耀宏的第一桶金都用来收字画和老陶器了。仅烟斗收藏,毛耀宏就收到了许多精品,有的是已经断代了的东西。采访时桌面上摆着几个长方型的锦缎面的盒子,我猜想里面一定是宝贝,但是是何种宝贝呢?毛耀宏打开盖子,哇!整整齐齐的烟斗,每一个都绘着不同的图画,也有残贴装饰,在那么小的烟斗面上,不同帖子的残片,如自然组合随意重迭,其实,每一幅画面都匠心独运。清代大家王定一的残贴烟斗,紫泥作底,彩色填泥,仔细数一数,十一幅书画帖在烟斗面上。还有从未见过的烟斗形状,造型是一个马鞍,烧成了黑陶,上面刻填了白色的五只蝙蝠,寓意五福。有一个道光年间的八角白陶烟斗,八个角的每一方都有一个仙人,这个烟斗图文是用的戳印方式,用木头刻好了戳盖上去的。八角烟斗每两个仙人中间的落款为:道光、普洱、福春、永记 。还有紫泥的笑佛斗,笑佛的形象生动可爱,点睛之笔,刻出了装满笑意的酒窝,作者:马麟祥。有绘有白鹭山水的烟斗、有制陶大家丁吉三做的烟斗,经日月镀光,烟斗如铜质的一般。
%title插图%num
如果说毛耀宏收藏的紫陶烟斗的质和量是建水第一的话,那么,他也是中国的第一。藏品中有建水书画名家沈河清,号恒斋的淡墨《竹子》图烟斗,有两人在论画的六角斗。沈河清的书画一经在市面上发现,立马就有人追逐收藏。清代文人作画,有对应之作,如一对白菜、萝卜的彩填烟斗。白菜的菜叶蓝灰,菜帮子白泥,茄子紫色。萝卜白泥,萝卜缨子灰蓝色。这一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家常菜被搬到紫陶烟斗上,是民国云羽所做。还有白泥美女图烟斗,是专画美女的王受之所作。杨柳依依,两位春光下婀娜多姿长裙坠地的美女沐浴春光,观赏者也明显感受到春意。与这些文物对眸时,有时屏住了呼吸,生怕看漏了一点点,有时候血液流动得很快,被艺术感染着,震撼着。
%title插图%num
当年建水的达官贵人送礼,送的是烟斗,文人雅士玩赏物中,也爱欣赏烟斗。那时候紫陶烟斗和金子一般贵,毛耀宏的藏品中,就有一个紫泥烟斗刻填着白字“瓦缶胜金玉”,据说那时候曾经有过烟斗称着卖的事情,一两紫陶一两金。
%title插图%num
直到现在,毛耀宏还收藏着二百件余烟斗,二百多件清末民国时期紫陶精品。被称为国之大殇的烟斗的实用性已经被历史荡涤无存,仅从艺术品的角度来看,看烟斗的造型精美,历史名家书法绘画的珍贵遗墨,精湛创新的紫陶工艺。因为有了收藏保留,才成为有据可查,有物可研。紫陶烟斗,见证着一段特殊的历史,作为国殇之耻辱,警醒国人,作为紫陶工艺,留给后人。曾经美国加州艺术学院院长马丁教授来到采陶軒,提出想买走一半毛耀宏收藏的陶瓷器,毛耀宏哪里舍得,他说:我还是自己收藏着吧,我买了它们不是为了钱,而是怕它们流失海外,流出建水本土。
%title插图%num
一个收藏家,是富有的,有物。但是也是贫穷的,眼光常常高于资金。紫陶新工业园区他曾经登记过两亩多地,最后也没有买成,还是把钱花在了收藏上。他说:别人买轿车,我骑单车,走路一样的。不管贫穷与富有,毛耀宏醉心在做陶和他的收藏世界中。
%title插图%num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做陶的岁月里,有些事情是值得铭记的:2011年,一只由云南省政府预定的梅瓶,由著名棎险家金飞豹带去转赠给马英九先生。毛耀宏的天球梅瓶,上面刻填着红河哈尼梯田,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2016年,《荷韵》黑陶瓶去福建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荣获金奖,同时被专家选上了,同年六月,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参加“2016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双年展,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在自己有所成就的同时,毛耀宏始终履行着教书育人的使命。红河学院因一方水土—-建水独特的泥料,因人杰地灵—-毛耀宏领军的师资人才,特开设了紫陶专业,学院中有一栋教学楼的一层作了毛耀宏大师陶艺工作室,明亮的教室中,桌面上摆放着泥坯、半成品、作品。毛老师亲手示范细致讲解。学生们热爱毛老师:“毛老师教学有方,和霭可亲”。“毛老师关爱学生,敬业尽职。”学生们这样说着他们的老师。毛耀宏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他把德育美育工作融汇到专业课堂和社会艺术实践中,把建水紫陶的工艺文化与本科课程有机结合,凸现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在红河学院建校40年之际,毛耀宏在一千多名老师中获得赞誉肯定,被评为十佳,师德标兵。因教学成果优异,被授予红云红河园丁奖。他在中国核心期刊——《中国陶瓷》上发布论文及作品28篇。
%title插图%num
梦还在,今后他要打造一座建水紫陶文化工作室,让人们能读赏到清代名家的文物,向逢春、向福功的作品。当代四大元老陈绍康他们七十年代历史沿革的作品。 

%title插图%num

古玩不仅仅是玩赏之物,更折射出悠久的古老文明。收藏古玩的人,不仅必须懂得品尝其中的魅力与乐趣,更要有一定的学识和眼力。毛耀宏就是在他的藏品中,通过器的造型、绘画、款识等等,发掘着背后承载着的历史细节。王刚用玩物丧志形容收藏的最高境界,毛耀宏则认为,玩物只要不影响工作、生活、家庭,就不会玩物丧志,而是玩物明志。
%title插图%num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紫陶事业是毛耀宏毕生的追求,过去他努力奋斗,今后他一如既往,为了矢志不渝的热爱。 
%title插图%num
采陶軒对面有一口百年古井,井深邃水清澈,犹如毛耀宏蓄积的能量和知识。最后再品赏他的一把“秋荷井栏壶”,后来者,倚栏汲水者,一定是可以源源不断的在毛耀宏这里汲取到甘泉的。
%title插图%num
毛耀宏,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南京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研究生课程班。现为红河学院紫陶学院高级工艺美术师、教授、建水紫陶专家工作室负责人、红河学院“双师型”教师,云南省首届陶瓷工艺大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采陶轩实践与传承基地负责人,国家职业技术鉴定陶瓷高级考评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美术家协会会员,红河州文博协会、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建水县紫陶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建水采陶轩陶艺工作室主创。主要研究方向为陶瓷造型艺术设计与制作。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陶街 » 云南工艺美术大师-毛耀宏

您不想说点什么吗?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