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源头
我们只做精品紫陶

赵垚垚收集文献助力紫陶历史文化的梳理和研究

购买建水紫陶,请添加微信: jszt2010

赵垚垚,山东临沂人,十年前入滇求学,就读于云南大学,师从吴白雨,至此开始云南陶瓷的学习历程。毕业后只身赴建水建立工作室,钻研建水陶,时至今日。四年学习,六年实践使得赵垚垚从青葱少年蜕变成技能全面、经验丰富的紫陶创业青年,昔日苗木,扎根建水汲取着滇南文化重镇的营养,茁壮成长。

%title插图%num

赵垚垚和其他建水制陶人的日常几乎一样——制泥、拉坯、装饰、刻填、烧制……但有异于其他人的地方,就是醉心于对云南陶瓷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几近痴狂。究其原因,在师长的指引下,对历史文化的出处皆要考证;出生于古称琅琊的山东临沂,自古就是文风荟萃之地,荀子、二王、诸葛孔明皆出于此,生于斯长于斯的他耳濡目染,对书画鉴赏、收藏等艺术活动并不陌生。

%title插图%num

“建水紫陶有许多名家圣手,一身技艺经过几十年的锤炼,皆已登峰造极,但建水紫陶定位为艺术陶,除技术外,艺术、学术素养也显得尤为重要。我跟随吴白雨老师学习,认识到紫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一种工艺美术,或者一个陶艺门类,而是基于当下非遗发展、民族文化、艺术学、社会等众多视角下的一种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表达,是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赵垚垚这样认为。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赵垚垚大力收集以建水窑为中心的云南陶瓷史料。上至元明,近至当代,凡是能反映云南陶瓷历史、发展、变迁的陶瓷实物、文字资料等物品均有涉猎,对云南陶瓷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title插图%num

建水有一个“渣金街”,每周末开放,赵垚垚雷打不动的每周都去,陶瓷碎片、残碎品,但凡他认识值得的统统收入囊中,青花、青瓷不限种类。此外,和陶瓷有关的报纸、书籍、研究文章、乃至于书信也不放过。

%title插图%num

“我曾经拜访过曾是建水工艺美术陶厂的职工,在老人处看到一张上世纪70年代的一张人像素描,署名是建水紫陶国家级传承人陈绍康老先生,当时我很疑惑,从未听闻陈老师画过素描,细问过后得知,老人曾和陈绍康老师一起于昆明接受过艺术培训,素描是其中一科,而当时的老师就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杨大申教授。这份素描作品也是建水紫陶人才培养历史中的见证。”

%title插图%num

收集建水工艺美术陶厂的史料是赵垚垚资料收集的一个具体体现。该厂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陶瓷手工合作社,至1973年发展成建水工艺美术陶厂,其当时生产的汽锅、花瓶等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出口商品为我国换取外汇做出过重要贡献,也培养了陈绍康、马成林、谭知凡、袁应德等一众重要的建水紫陶艺术家。建水工艺美术陶厂在建水紫陶的生产组织方式、技术、生产规模等方面均具是开创性的成就,是建水紫陶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对建水工艺美术陶厂的文献资料收集总结,对今后建水紫陶产业发展具有极大参考价值。赵垚垚走遍建水大街小巷,拜访陶厂老人,收集到包括《建水工艺美术陶厂厂志》、隧道窑设计图纸在内的等一批重要文献。

%title插图%num

“国家建立起非遗保护体系,但我认为这仅仅是第一步,在稳固了基本业态后,做大做强才是非遗保护的最终目的。建水紫陶作为地方陶瓷种类,文化内涵、提升建水紫陶艺术水平,赋予更高的艺术价值,都是建水紫陶所要发展的方向,对建水紫陶史料收集与整理,有助于紫陶历史、文化的梳理、分析和研究,让我们从历史中摄取能量,触发灵感。”赵垚垚如是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陶街 » 赵垚垚收集文献助力紫陶历史文化的梳理和研究

您不想说点什么吗?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