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源头
我们只做精品紫陶

张敏:把建水紫陶玩出昆明格调

购买建水紫陶,请添加微信: jszt2010
%title插图%num
如果不亲自阴刻阳填
紫陶会丢掉书画神韵
魏百川
采访时间:2022年9月14日
采访地点:昆明太平华楚汽配城B10栋一01号

1、金碧发布:张老师,就我们了解,扎根在昆明创作建水紫陶的陶瓷大师,您是为数不多的一位。请您谈谈,您在昆明做建水紫陶的缘由是什么,有哪些优缺点?如果有不足,你又是怎样弥补的?

张敏:为什么要在昆明做?去年以前,我没有退休,我在昆明的言诚广告公司的许多事情需要我亲自去打理,我有必要在昆明。现在退了,应该说我有更多的时间住到建水创作紫陶作品,但又存在另一个问题,昆明毕竟是省会,许多销售以及销售渠道的打开还得在昆明。研发紫陶的最佳地方,毫无疑问,还是建水,那里不但是紫陶泥料出产地,学习氛围也是最浓厚的。

转行建水紫陶过程中,在经济上,言诚广告公司贡献非常大。20多年来,我家的生活,以及做事业用的厂房、场地费用等,都是从广告公司出的。广告公司不断对我的家、我的事业有所帮助,也帮助了许多在广告公司从业的人员。公司人员基本上都是跟着我,才学会了广告设计、广告销售这些手艺的,就连原来在公司里边打扫卫生的人员,现在都出去办起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应该说公司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一句话,在昆明拓展建水紫陶事业,是经济的需要。

2014年4月上旬,我在建水租了一间房子,距建水县碗窑村大概有两公里,在建水大道旁边。而在此之前,也就是我第一次接触紫陶不久,就开始与建水金玉紫陶公司合作。用这种办法弥补我不能长期在建水的不足。

我自己负责装饰,公司帮我拉坯、烧制、打磨等。我对书画要求很高,但一开始,我自己的刻填技艺还跟不上,刻填技艺好的师傅,我又嫌他们对书画的认识跟不上。所以,具体的合作就是我先在器皿上书画,然后又指导公司负责装饰的师傅来刻填我的书画。

%title插图%num
2、金碧发布:张老师,您曾经是军人、国家干部。因此,我们很好奇,您是因为怎样的机缘,加入到建水紫陶这个行业来的?

张敏:我是昆明人,1962年5月生,1979年恢复高考时,我因为喜欢部队,就报考了昆明步兵学校,就是后来的昆明陆军学院,我是该校第一批学生兵。那个时候也没说是大专还是本科,我的成绩是上了本科线的。后来因为国家需要,三年就毕业了,拿到的是大专文凭,我的本科是后来自学考试获得的。

学校毕业后就进入部队,在某军区后勤部警卫连当排长。不久,遇到了百万大裁军,我们并入某军区后勤某分部。1994年,以副营级少校军衔转业到昆明市统计局法规处工作,实际上就是个科级干部。因为编制一直没有下来,再加上当时全民经商热潮兴起,我调到了昆明市五华区一家进出口公司。

2012年左右,我第一次接触到建水紫陶制作。那年春天,山东四川湖南战友回云南相聚,我陪他们去茶山,然后又带战友到建水去看紫陶。买紫陶茶具时,见到了陈绍康等老一代师傅。战友们受气氛感染,就提议由我这个搞书画的亲自给大家做一套紫陶茶具。在战友们的鼓励下,我也跃跃欲试。刚开始,毛笔和刻刀在那些柔软的泥巴上写字雕刻很不习惯,但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坚持在泥坯上写写画画、刻刻填填,练了不少时间,终于可以将自己想要的东西在泥坯上表现出来。

%title插图%num
3、金碧发布:张老师,您由一名军校毕业生到军转干部,最后转入到工艺美术行业,在这个过程中,您有没有正式拜师学习艺术,或者兼职上过艺术学校或培训班?

张敏:很惭愧,我在书画艺术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没有拜过师。开句玩笑话,我一路都是自学成才。学校毕业到部队后,生活比较单调。操练之外,一些同志尝试写作,诗歌、散文、小说,写什么的都有。也有同志练书法、习绘画,我也拿旧报纸来练毛笔字。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全民读书学习热情高涨,很多人都在补读名著。但是,能够找到的好书不多,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请假去昆明南屏街新华书店买书。边看边写日记、记笔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边读书、边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我渐渐喜欢上了素描。没有老师教,买到的资料就是唯一的老师。书画方面,有价值的学习资料更其有限。好在当排长以后,自己还有个小房间,条件不错。警卫工作安排完之后,就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安心学习。我的书画基本功,可以说都是在军营里抽空积累起来的。

当上连级干部后,我的津贴提高到每月50元左右,我也有了新的追求,爱上了摄影艺术,渴望拥有自己的照相机。当时摄影是很奢侈的事情,一台普通的照相机需要600多,我积攒了一年多时间,还是买了一部。

云南首届艺术节和昆明世博会期间、在昆明疏浚大观河工地上,看到部队战士在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小伙子们直接跳到水里,用掘头等手工工具挖捞污泥,那画面震撼了我,唤起了我对部队岁月的回忆。激动中,我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了这组摄影作品,幸运地获得了大奖。

回想起来,摄影经验对我后来的艺术事业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摄影也属于艺术范畴,在构图、审美等方面,都是相通的。没有这些积累,要悟出那些多东西也很难。

%title插图%num
4、金碧发布:张老师,虽然您的广告公司收入不少,但也不是十分丰厚,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抽出费用与精力去关注紫陶艺术的,为您赢得第一笔收入的紫陶作品是什么?

张敏:国家放开进出口贸易专管之后,民营企业、私营企业都可以干,国企进出口业务就不好做了。2002年,我所在的进出口公司没有什么业务,员工们都得自谋生路,我也顺其变化,注册了昆明言诚广告有限公司。由于有一定基础,我公司的业务不少,收入也还算过得去。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存于心中的梦想就冒出了头,放不下的艺术理想拉着我心向紫陶。这大概就是我2012年陪战友上茶山之后,又带他们去建水的潜意识缘由吧。

2014年,又迎来了新一次战友聚会。为了践行两年前的承诺,我特别制作了一百余套紫陶作品,每套都是一壶四杯,刻填内容为书法、国画、篆刻。文字为“三载同窗、一世情缘”,画作题材为金鱼戏莲图。这一次有上百位战友聚会,每位战友一套,每套价值500元。这是我获得的第一笔紫陶作品销售资金。应该说,这不算是真正进入市场,更多的是战友情分在支持我。

为战友制作了那批紫陶茶具之后,我就在琢磨,我应该做怎样的作品?我的特长在篆刻印章,传统的紫陶茶具缺乏特色,别人也能做。于是,我琢磨着将《大观楼长联》用一方一方篆刻印的形式组合起来。做出来之后,不少人给予肯定,我就有了不断改进的动力。

2018年,云南省旅游部门参加中国旅游商品交易会,他们用我篆刻的《大观楼长联》印章作品,代表昆明大观楼园区参加园林方面的评比,获得了好评。由此启发,我马上将篆刻作品《大观楼长联》刻填在紫陶书画筒壁上,并在筒的上沿口饰以浅浮雕云纹,筒的下沿口饰以浅浮雕水波文。长联篆刻在筒的中间部位,组成一个表达大观楼实物的抽象图画。这样一来,一个书画筒,将最能代表昆明文化的西山、滇池、大观楼、及长联等元素,抽象地融为一体,比较好地传播了昆明的文化,也得到了市场认可。

因此,我紫陶作品真正进入市场,应该是2018年。在此之前,我参加了很多展会。《云南政协报》、《云南网》等媒体,也为我做了不少宣传。特别是获得了云南陶瓷大师的称号之后,很多人慕名而来。《大观楼长联书画筒》甫一上市,就销售了30多对,有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购买者。我当时卖得不贵,一对才3000多块钱。但这样的业绩给我了很大鼓励。

%title插图%num
5、金碧发布:据了解,工艺美术行业,金、木、土、石、布等五个方面当中,陶瓷界获得省级“大师”称号的工匠最多,您认识的有多少?请您谈谈您的作品特色是什么,或者说,在建水紫陶艺术上,您的追求在哪里?

张敏:云南获得省工美大师或省陶瓷工艺大师称号的有90多位,我认识的不是很多,大概百分之十几,也就是十多位吧。在灿若星辰的大师队伍当中,我算是年龄比较大的。在紫陶行业,我起步较晚。因此,必须要思考自己创作的定位,怎样做才能出不一样东西?我觉得重复前人的东西没有太大意义,既然因兴趣而来,就应该走自己喜欢的路子。建水紫陶,要继承的传统,毫无疑问,应该是“阴刻阳填”的装饰特色与“高温烧制的”成器特色。我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力求有所创新。但是,从哪里创新呢?

一是我始终坚持器形塑形创新,我用建水陶泥制作方形器皿。行业里有一句话:“宁做十圆不做一方”,可见,方形在陶瓷器皿中,是最难做的。这不仅仅是技艺的问题,而且与陶泥有关。方形器皿,对建水陶泥来说,尤其困难。

二是我始终坚持装饰形式创新,我不满足于用大众熟悉的普通的山水花鸟、甚至基本的书法去装饰紫陶,我致力于将自己篆刻的印章刻填在紫陶上。把印章刻填在紫陶上是一种摸索,我比较成功的作品就是《大观楼长联》书画筒瓶。但是,仅仅这样一种创新还远远不够,我还将继续在这个方向努力探索。

三是始终坚持承载文化创新,作为地地道道的昆明人,我希望建水紫陶能够将昆明的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让人们了解昆明、喜欢昆明。我致力于借助建水紫陶这个载体,图文并茂地介绍“昆明八景”等更多的地域历史文化,让本地人记住昆明的美,帮外地人诗意地了解昆明。

%title插图%num
6、金碧发布:的确,在接触建水紫陶十余年来,我也很少见到方形器皿。为“龙稷兰花奖”寻找纪念品时,我曾经想用一套建水紫陶茶具表现云南。由于“龙稷兰花奖”徽标形状呈长方形,我就希望用方形茶具,以便承载其独特的奖徽,但是咨询了几位资深建水紫陶大师,都表示没有把握能做好。于是,最后只好放弃了原来的想法。了解到您在尝试方形建水紫陶器皿,我也很感兴趣。那么,建水紫陶为什么就不能像宜兴紫砂那样,做出漂亮而又结实的方形器皿呢?如此着力研究建水紫陶的器形,您是否发现建水紫陶有什么特别之处?

张敏:创意上我以做方器为主,我认为方器能更好地将“阴刻阳填”技法融进去,方器对阴刻阳填艺术有更好的表现力。

为什么建水紫陶不能像宜兴紫砂那样,做出好看又结实的方形器皿呢?为弄清楚这个问题,我去过玉溪华宁,也去过重庆武隆等地,也从资料、陶土材料上进行探究。主要原因是泥料含砂量不同,含砂量致使在泥料制作时,研磨的目数不同。宜兴紫砂含砂量较高,一般研磨到80—90目之间,泥料较粗;建水紫陶含砂量低,一般研磨到是200~300目之间,比宜兴紫砂要细腻得多。

宜兴紫砂粗有粗的好处。粗的泥料容易塑形,烧制中收缩率较低,成品率高,也不容易烧坏。建水陶泥料细腻,收缩率大概在22%左右,做圆形壶问题不大,但如果用它来做方形壶,在烧制的过程中,成品率就大大降低。

实践证明:含砂量高,泥料较粗,支撑力强,塑形容易,烧成率高;含砂量低,泥料细腻,支撑力弱,容易变形,烧成率底。我自己坚持尝试用建水紫陶泥制作方形器皿、烧制方形器皿,目的正是为了创新。

建水紫陶泥很细腻,含铁量很高,做方形器皿不易。但建水紫陶的优点也非常多。用建水紫陶做的茶壶、汽锅等,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其它地方的陶泥烧制后,陶器大多为双气孔,建水紫陶是单气孔。宜兴紫砂壶一把壶最好泡一种茶,为什么?因为它是双气孔,如果说这把壶泡了某种茶,又用这把壶泡另外一种茶,就容易串味。而对建水紫陶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是单气孔,它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小。所以用建水紫陶水缸装水,三个月都不会坏,不长青苔。其它陶器皿是双气孔,即器皿里面的气可以自由出来,外面的气也可以自由进去。如果在低海拔、湿度大、气温高的广东、福建、广西等地方存放普洱茶,建议一定要用建水紫陶来存放,这样就容易保持茶叶缸内的的温度、湿度的恒定干燥,茶叶不容易发霉。家里的米缸面缸,也建议用建水紫陶。实验证明,建水紫陶存放水果也非常好,不像将水果存放在冰箱里,过上一段时间水果就干掉了,而放在建水紫陶的器皿里边不会。这些优点,也是我促使自己努力研制紫陶器形的原因之一。

%title插图%num
7、金碧发布:张老师,在继承与创新问题上,您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精神令人钦佩。但尝试与创新风险很大,往往还出力不讨好,而且很有可能因此耽误您的财路。对这些问题,您怎么看待?

张敏:建水紫陶原来都是圆的,已经做得很成熟了,市场审美也很容易产生疲劳,我们需要对市场进行开拓。所谓大师,就必须有所创新,为后人留下不同的烙印,否则就会浮于虚名。

有不少大师反对研习整个工艺,主要任务只需要掌握流程中最重要环节就好。我不太赞成。我认为要深入一个行当,应该熟悉并真正掌握这个行当里边的每个步骤。否则,不利于创新,做不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知道成败的原因,就不能避开失败、取得胜利。

阴刻阳填比较繁琐,如果不亲自刻填,往往会丢掉书画神韵。比如《大观楼长联书画筒》,我的印章龙纹“阳刻”装饰梅瓶上联、凤凰“阴刻”装饰梅瓶下联,篆刻文字以朱文“阳刻”,白文用“阴刻”等等,一一与中华传统的五行阴阳文化对应起来。这些细节,其他刻填师傅就不容易理解并做好,更别说笔画神韵了。

最近,我也将昆明八景书画做了出来,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研究昆明的历史文化,搞清楚当时昆明八景的来源与表现形态,以及它们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地位,将很多丢失了的、现代人们不了解的东西需要复原出来。有人用浮雕形式展示过昆明民俗文化,但昆明雅文化在建水紫陶上面建构不多。

您说的很对,这些工作确实有很大风险,但作为五、六十年代生人,往往使命感更重要。我一定要将昆明文化用在建水紫陶作品上,用建水紫陶方式来展示它。不会因为当下的经济需要,轻易放弃对理想的努力追求。

%title插图%num
8、金碧发布:张老师,问一个很容易得罪人的话题,在我的朋友圈子里边也有一些搞艺术的,他们在年龄不小的时候还在拜师学艺,比方说您也认识的著名的“长安一竹”沈尊岐先生,他前几年还拜中国著名画家张立辰、吉瑞森老师学画;著名书法家、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杜建民老师,五十多岁了还拜齐白石再传弟子吴悦石先生学画。张老师,我知道您刚过60岁,您还有没有拜师学艺的想法?

张敏:有,我今年5月份刚办了退休手续,60岁了,但我仍然有学习的需要与想法。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非常想拜师学艺。这几年我经常出去学习,也做好了去西藏新疆青海写生的准备。我还想去景德镇,找资深艺人学习拉坯,去江苏宜兴、广西钦州、四川荣昌等地,到中国陶瓷发达的地方去学习。建水紫陶老一辈大师,我接触不多,现在找他们拜师学习,我不晓得门槛有多高,所以还没有更多的主动拜访。

这几年,我常住建水,在我们崇文同创创业园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师、能工巧匠,向他们学习取经,对我的创作也有很大帮助。除烧制和打磨外,其它都由我自己来做。尽管如此,我在昆明还特别装备了电烧窑,以备学习和创新用。只有常规性批量生和产烧制,我才到建水去,且仍然与金玉陶艺合作。

金玉陶艺公司在建水县城附近租了60亩地,牵头组建了建水崇文同创创业园。从制泥、拉坯、刻填、烧制、打磨等一整套工序,都在园区里。园区还专门入股了附近的一家制泥厂,这家制泥厂规模在建水排在前面,每天可出泥10多吨。园区有规模性的气烧、柴烧炉子。创业园基本形成了产业、创业链,借助网络营销,目前,企业的发展势头不错。

我现阶段的想法是,别人没有做成的,做不了的东西,我努力去做。复制常规,没有创意,没有说服力。建水紫陶可做的东西很多,但是受市场制约,一般工匠不愿意去尝试创新,他们需要养家糊口,常规化的产品相对来说,风险较小。创作既需要重视市场,也需要表达自己。学习既是创作的需要,也是表达的需要。

在继承与创新方面,我认为紫陶很有前途。紫陶与宜兴紫砂不同,与景德镇的陶瓷也不一样。宜兴紫砂重在塑形,景德镇瓷器重在拉坯。所以在塑形工艺方面,我着重参考宜兴紫砂;在拉坯工艺方面,我主要参考景德镇瓷器。因此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紫陶的制作的各项工艺,发现制作技术、技巧,我还需要想更多的师傅学习,吸收他人之长、他山之强,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打基础。

%title插图%num
9、金碧发布:张老师,在工美艺术方面,您是真正自学成才的模范。您能否谈谈,您是怎样自学的,在自学的过程中,哪些资料或人物对您的影响比较大,这些经验也许对还在自学的青年人有所借鉴。另外,张老师有没有收徒?

张敏:在学习篆刻的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首先是汉印。应该说汉印在中国篆刻史上是开宗立祖的,对于学习篆刻的人来说,不能不从汉印当中汲取营养。其次,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还有明清印章,以及吴昌硕的绘画、齐白石的篆刻、邓石如的书法。邓石如的《千字文》我临摹了一百多遍。到目前为止,我篆刻的各种印章不下一万枚。

吴昌硕先生在金文大篆方面功底深厚,表现淋漓尽致。他讲究厚重,不像明代的,如董其昌等以秀丽为主。吴昌硕先生的画也好、字也好,笔画力量就像焊接在上面一样,力透纸背、撼人心脾。

在齐白石那里,我主要学习他的刀法,他用冲刀,单刀入印,一刀刻出,这是他的创新,不像汉印,用双刀。双刀给人工稳、平衡的感觉,造险很小。齐白石先生单刀入印,从险中求稳,有气势,有开创性。汉印用双线勾勒,填满整个印面。但齐白石的印留白很多,很大胆,给人以空灵之感。

八大山人对我的画也很有影响,但是要学习八大山人的话,没有一定的阅历是学不了的。绘画方面,基础是临摹《芥子园画谱》。另外,石涛的画我也很喜欢,也经常临摹。除了拜师学艺以外,我更看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做独立思考。

我不是科班出身,早期也没有加入什么协会,也没有什么派系,缺少身份认同感,受到的束缚也小。学习书法后,按中国书画习惯,没有印章不行。印章讲究很多,方寸之间天地大,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怎么办?自己立即动手刻印章。为刻好印章,我从篆书开始,一步步学习。学习动力足,动手能力强。

关于创新学习,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时候晚上已经躺下来了,突然有一个灵感或者想法,也会赶快爬起来去做。我觉得在学习方面,看书、观摩、动手等都非常重要。阴刻阳填也有多种表现手法,可线雕、可浮雕、甚至可以镂空雕。发挥的想象空间很大。

也收过几个徒弟,主要是是跟我学习篆刻、书画、紫陶制作的。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有规定,要成为大师,就必须要收授徒弟。但是要真正收到好的徒弟,还是要去建水,昆明没有那个氛围。关于要不要行拜师礼,迄今为止,我没有要求行拜师礼。

在昆明有不少朋友问道于我,我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需要看我操作,我随时都让他们看,只要有人学,我都会手把手教,不保留什么秘密。在建水,我要将我的书画篆刻刻填在紫陶器皿上,如果订货量大,就少不了要找人帮忙。帮工对我的书画篆刻不太了解,我为了让他们刻填好作品,就会对一个一个、一幅一幅、一笔一笔地进行指导。这种做法算不算是在教授徒弟呢?我看应该算。

%title插图%num
10、金碧发布:您在自学成才、自我发展的路上,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想了解一下,您自认为还有哪些不足?有些不足不是您个人努力就能弥补的。为了行业的进步、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希望谈谈您还需要哪些支持?

张敏:不足之处,首先是与紫陶接触的时间短,积累的不够。去建水做东西,主要在了解制陶新工艺和发展方向,我经常去建水了解紫陶界的新人、新手法等。第二个方面,在书画艺术上,我不是科班出身,应该是山野派,理论上不系统、不完善,实践上技巧不多、没有达到熟能生巧。因此,我经常购买画册,特别是现在出版的画册,向前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我认为艺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

政府采购对我的影响不大。前几年水灾、旱灾以及近两年疫情期间,政府也组织我们义卖义捐。但对我来说,入行比较晚,8项规定后,政府直接采购我的作品比较少,采购我作品的用户,主要是银行、中建、中铁等国企。

结合我的情况,我希望政府在宣传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紫陶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地方经济相对比较落后,本地消费量很小;二是以个体小微企业为主,散乱差现象对行业危害比较严重,在品牌打造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

希望政府在宣传推广方面,给建水紫陶行业以大力度支持。江西景德镇是历史久远的瓷都,已经非常有名。但是,当地政府现在依然重视对景德镇瓷器的宣传,每年11月20号前后,还专门允许烧一次柴窑。那段时间整个地方都以景德镇瓷器的宣传推广为主,就像节日一样,在开窑的时候领导还来剪彩,人山人海,场面非常壮观,形成了一种特色旅游。

目前,我已经注册了一个品牌,叫“原诚”陶艺,在品牌宣传与推广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title插图%num
张敏大师简介

打破传统天地宽

——张敏篆刻艺术简历张敏(原诚)

%title插图%num
1962年出生于昆明,自幼喜好书画。1979年考入昆明陆军学院。毕业后,参加了1984年中越“两山”作战,多次立功、受奖。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他在部队服役期间,自学书画、篆刻艺术,其孜孜以求的求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刻苦坚持,积淀了深厚的艺术造诣,成为所在部队小有名气的军旅艺术家。中华文化以诗、书、画、印为一体,在张敏对艺术的探索过程中,追根求源,以金石篆刻为本,以篆入书,以金石铁线入画,对秦小篆、汉隶进行了认真研习,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其篆刻作品既有军人的刚毅筋骨,又有文人之雅趣韵味。其多次参加成都军区书法、绘画、篆刻和摄影比赛并获奖,2013年参加四川省委和省书协、省美协组织的“长征杯”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书画展,其篆刻作品荣获一等奖,为自己的艺术人生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历经数十年坚持不懈的艺术实践,张敏已创作篆刻印章近万枚。近年来,他不仅创作了《三十六计》套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套印,《毛泽东诗词》套印,还在篆刻技法上精益求精的基础上,从印章造型上进行了创新,一改传统印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单调形状,注重装饰性和观赏性,他创作的与佛像和梅瓶造型结合的印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篆刻题材上,他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坚持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力求展现地域文化。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他创作的昆明《大观楼长联》组合套印,既取材于自己熟悉的本土题材,又成为抒发情感和传播地域文化的载体。针对《大观楼长联》字多(180字长联)、上下对联的特点,张敏首创了按《易经》阴阳对应,以数十枚印组合造型,将长联单句印章与瓶型组合,创作而成“梅瓶型,组合、分稿、龙纹朱文(阳刻)、凤形白文(阴刻)”组合套印,可单印欣赏、套印装裱、瓶型书法填写。当把整套印章组合起来,以书法点缀,经装裱,两幅传统的中国“梅瓶”就以印屏的形式展现,为家居装饰、书房、茶室等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气息,也成为了昆明的文化名片。艺术实践,张敏已创作篆刻印章近万枚。近年来,他不仅创作了《三十六计》套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套印,《毛泽东诗词》套印,还在篆刻技法上精益求精的基础上,从印章造型上进行了创新,一改传统印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单调形状,注重装饰性和观赏性,他创作的与佛像和梅瓶造型结合的印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篆刻题材上,他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坚持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力求展现地域文化。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他创作的昆明《大观楼长联》组合套印,既取材于自己熟悉的本土题材,又成为抒发情感和传播地域文化的载体。针对《大观楼长联》字多(180字长联)、上下对联的特点,张敏首创了按《易经》阴阳对应,以数十枚印组合造型,将长联单句印章与瓶型组合,创作而成“梅瓶型,组合、分稿、龙纹朱文(阳刻)、凤形白文(阴刻)”组合套印,可单印欣赏、套印装裱、瓶型书法填写。当把整套印章组合起来,以书法点缀,经装裱,两幅传统的中国“梅瓶”就以印屏的形式展现,为家居装饰、书房、茶室等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气息,也成为了昆明的文化名片。

多年的艺术创作探索,张敏始终在追寻艺术作品的承载媒介,不论是纸质的书画、木材的版画、石刻砖雕等等……承载物的改变,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创作空间。云南的建水紫陶,以其特文化陶属性,让张敏在创作上回归到本土文化的根源上。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依托对建水紫陶的推陈出新,做为中国轻工业联合合陶瓷产品(一级高做技师)、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张敏的作品被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收藏,数次参加“云南省民搏”作品获金奖二次、银奖一次。现创作的紫陶工艺品在收藏和市场上得到广泛的认可,现在每年都在不断推出新的作品和市场需求的定制产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陶街 » 张敏:把建水紫陶玩出昆明格调

您不想说点什么吗?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