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源头
我们只做精品紫陶

陈学的精细微雕大陶世界

购买建水紫陶,请添加微信: jszt2010
陈学的精细微雕大陶世界
%title插图%num

陈学说:音乐家用音乐与大众交流,我通过作品和大众交流。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在陈学陶艺工作室,直到他落座于茶桌前的主泡位置上,我才敢断定这位一身素白,清瘦的,精神矍铄的人是陈学。几年前,在古韵陶欢的展览上,听过他的讲座。记忆中,一个年轻的舞蹈演员的形象模糊了,眼前的陈学,言谈举止无不透露着岁月的历练,但是却有着超凡脱俗的仙风道骨。陈学留着飘逸的长发,后面扎了一个乣,利落整齐。胸前挂着一个翡翠挂件,冰种飘绿的“环”。架子上摆着铜香炉,玻璃柜里摆着香篆和香道的静巧用具。桌子上的茶杯是玛瑙的,玛瑙也属于玉的一种,有着多少不同的玛瑙种类和多种颜色。他的这几只杯子颜色浅灰,淡紫,雅致的杯子,若隐若现的茶汤,让我们看到了有档次的儒雅人的茶席。

%title插图%num
原谅我开场白写了那么多,因为陈学说,把生活的细节和小事情讲透,陈学才更加鲜活。把生活品质和追求传递给更多的人,让陶友知道壶以外的东西。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功夫在陶外

%title插图%num
就陶而作陶做的就是个陶器,陶器上的文化附加值,决定着陶的层次的高低。文化附加值由谁来加,这个人底蕴的深厚与文化附加值成正比。陈学的心目中,把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列在前面。把绘画、书法、音乐含在里面,这是一个陶艺师必备的条件。陈学在个旧云锡二中毕业后,1988年至九二年进入云锡工艺美术厂从事锡工艺的设计制作。班锡与班铜是云南的两大特色工艺品,这个工作岗位,也是对从业者的美学,文学思想,创造思维的最好历练。2000年时,陈学来到建水,在朱家花园建立了微雕个人工作室。刚到建水时,陶行业还在徜徉徘徊,即使有做陶的也集中在陶器厂,大都是做粗陶,汽锅花盆缸和罐,茶具做的很少。从到建水至2003年开始做陶,陈学都在学习积累。他曾在1987、1988年时在个旧市歌舞团当过舞蹈演员。舞蹈是用肢体作表现的,表现自然表现生命表现天地间万物的轮回。随音乐随节奏低首仰头,旋转踢腿俯地跳跃,把丰收的喜悦,新婚的幸福,风暴来临时的恐惧,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水乳相容用舞蹈表现出来。每一个舞蹈怎样表现主题?必须有一个主题的提炼,实际上任何创作,也都有这样一个主题提炼。舞蹈老师教的知识对陈学的艺术修养,潜移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陈学回忆:读书时,班主任逼我们天天写日记,如果哪位不写就开班会帮助。对这件事,我也曾恨之入骨,后来逼的一天写一篇,写惯了,其实就是写作训练。现在我写文案,一点儿咯噔都不打就写出来了,写东西对于我来说,已经得心应手,没有这位老师我恐怕是想破头,也写不出来。回想起最大的恩人,就是我的这位班主任。念书时老师讲的唐诗宋词,我很喜欢,认真地学习了,现在做紫陶壶,我常用唐诗宋词中的名句,配画或者题名。陶壶上的书法书写刻填,什么壶型什么颜色配什么诗词也是经斟酌思量后选用的,当然这种选用是肚里已经有了,可以随手拈来即用。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2003年10月,一次偶然,我看到了马xx收藏的烟斗。从审美的角度,老烟斗确实精美,看着上面的传统书法,残贴字画,对我的触动很大。为啥以前的人能做出这么高品位的东西。现在的人做不出来?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中。陈学说:我会拉坯,会打泥片,他决定以壶为主,从壶开始做陶。他带着徒弟王天龙,在自己家的小阳台上起步了。陈学早在1994年就关注紫砂,他自个儿泡茶也喜欢用壶,紫砂与紫陶,泥性不一样,装饰也不一样。怎样发挥优势。从精细上着手在刻填上探索,在壶形上不断改进。2004年师徒俩全手工做了一些方器,在别人的窑子里烧出来了。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以前做过班锡,班铜,对后来的紫陶,有很大的帮助。没有以前的沉淀,不可能一来做陶就达到这个水平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和陈学交谈,总想找个词来形容他,那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他读书,文学的美学的设计的,哲学的历史的都读。他习佛修行,读经书,他说,提升素养,明心见性就得读书。所以,素养是岁月的积累,是日月之光下的凝练。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微雕小世界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微雕是陈学壶的一大特色,他用一个工作台灯照着悬腕雕刻米粒般大的小字,他认为技法是基本的,是达到效果的一种手段,关键在于静心。陈学信佛,他的微雕作品上佛经居多,佛经在雕的过程中不能出一点遗漏或者添加错误的。“我把经书分成若干个片段在书上分节用笔打上符号,每刻一行,反复确认了再往下刻”。曾经刻过一个金刚经的水盂,金刚经的经文很长,刻的时候出了错,填平了又重新刻。整整做了四个半月。陈学的一个紫泥水盂作品,上面整齐地一行行刻的金刚经。般若金刚,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件藏品级的东西。在昆明茶博会上,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摆在玻璃框内,还是有许多人要求拿出来零距离地观看。这个水盂,后来被一位广东的女士买走了。陈学说:表面上看,大众的目光似乎集中在微雕这个点上,但是作为重心,应该是一个整体。坯体,刻填,造型都得要精益求精,整体把握住才是一个完整的作品。陈学刻经,刻诗词,刻名篇名记,在他的一把紫泥陶壶前我观赏良久,苍劲的刻功,潇洒的字体,我持壶读了许多遍:《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恐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把壶蕴含了这样的文化含量,壶的功能就不仅仅是单一的泡茶了,文化附加值使它变成了一把不一般的壶。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陈学的壶还有个特点,一面是精细微雕,另一面就是郭子新老师的画。郭老师有三十年传统画的功底,后把绘画转变为工艺。郭子新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严谨,和这样一位艺术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老师共同创作,陈学觉得心性相近很好共事。而且,两人在艺术上都有许多积累,不用作品表现出来,就是一种浪费。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名匠的大陶世界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在陈学陶艺工作室的展示厅内,展示着他和郭子新老师共同的作品,其精美,其传神,那是人见人爱,而且是转一圈下来件件都爱。陈学做壶是慢慢地做,他不求批量,做一把成一把。有句话说。事象人形,壶也这样。记得在陶韵文化公司举办的古韵陶欢展览时,陈学作讲座时说:大家看这壶把的肩膀,这地方我微微地往上一提,肩膀那块儿没有塌下去,而是提高了。仅仅这一小点这把西施壶就立了起来,特别的有精神。放下壶陈学站了起来,看他腰直肩平,站的笔直,说壶像人型。气质是量的积累,是一种内在的外现,站有个站样站出范儿,就是陈学这样练过舞蹈的人,独有的气质。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展示厅里,许多他和郭子新共同的作品,不管是白泥和紫泥壶,都绘有传统题材的书画。不论是提梁壶、石瓢、龙蛋壶,都让人产生买的冲动。但是玻璃柜里的东西,写着非卖品,他们自己收藏了。工作室本来就清爽别致,还有那么多多的精品。陈学的工作室的架子上摆着一尊济公的铜雕塑,身着破衣烂衫,喜笑颜开的济公好不潇洒,济公穿破拖鞋一只脚翘着,破拖鞋和脚底是分开的,那只破拖鞋是一眼看上去就聚焦的点,也许雕塑刚好就是用拖鞋的那个点保持平衡。喜欢济公的洒脱但不取他的邋遢。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陈学和徒弟王天龙是非常有特点的一对,师傅一身洁白素雅披着长发,神采奕奕。徒弟王天龙一身黑衣,扎着冲天小乣,彝族汉子的打扮,满满的民族风。在一个极有艺术氛围创作间里,一个陶艺大师,一位紫陶名匠,在制作陶品上,孜孜不倦,触类旁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班锡,班铜上挖掘精粹唯陶所用。在生活上茶道、香道、古玩、收藏都喜欢。他说:热爱生活的陶艺师做出来的东西才会好,平时邋遢,作品也不可能精。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潇洒飘逸的陈学君子佩玉,玉有五德,他以玉规范自己。陈学说:人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很幸福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在滇南建水古城,在中国的紫陶界,有一位紫陶名匠陈学在慢慢地精心地微雕,塑造着紫陶壶。他不相信天才,认为天才是勤学苦练的结果,他也不迷信灵感,认为所有的灵光闪现必须有内蕴有功底有沉淀。看过陈学作品的人很多,拥有陈学的收藏者也不少,但是,陈老师的更多呢?总之,他是一个有档次有品位的,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着的做陶人。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陶街 » 陈学的精细微雕大陶世界

您不想说点什么吗?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