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源头
我们只做精品紫陶

建水紫陶湿坯书画装饰初感

购买建水紫陶,请添加微信: jszt2010

建水紫陶,滇南琼玉,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建水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

%title插图%num

传统的书画作品以立轴,镜片等形式常见于亭台楼阁等室内装饰,或庙宇宫殿,石刻碑文等外部装点,或见于各种文房,印章、陶、瓷器等。建水紫陶作为文化陶,主要原因是其表面以书画,碑帖等形式来装饰,这也丰富了书画元素存在的载体。陶面与宣纸,石头,青铜等传统的载体从物理性质上就有很多区别,陶面也往往是非平面(曲面)的。由于载体物理质地也形状的不同,书画的表现方法,技法也往往有所不同。

%title插图%num

在纸发明使用前(甲骨文,竹简,陶等上绘制)、篆刻、紫陶湿坯书画,以及最近兴起的刻字艺术等,都是在非纸面上表现或以刀代笔,我们都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大块的对话或协作:天然的载体和人的因素。在建水,笔者走街串巷,看到形形色色的紫陶或藏于街道巷尾或束之博物馆,但有关书画元素在紫陶创作中的研究似乎不是很多,或未成至深的文字,因此,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方面对紫陶的湿坯书画装饰进行探讨,以便梳理出一套普遍的紫陶的湿坯书画装饰创作的方法(传统的、历代的作品实例梳理总结)进而为紫陶艺术的丰富和再创造提供扎实的基础。

%title插图%num

下面笔者就紫陶书画载体——湿坯(装饰前泥、水、曲面或非平面表现;装饰后或柴火或气、电烧制)的物理特点和人的因素(生理特点,书画表现方法等)两方面进行分析,并试图以已有的历代紫陶实例进行印证。

一、紫陶书画载体——湿坯(装饰前泥、水、曲面或非平面表现;装饰后或柴火或气、电烧制)的物理特点。

完整的紫陶作品包括:泥料备制、拉坯、湿坯书画装饰、刻填、烧制、无釉打磨。紫陶湿坯书画是完成完整的文化紫陶作品的其中一个环节,因此不光要做好这一环节,环节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

%title插图%num

书画在湿坯上,而且是曲面的。一般在拉坯好后的第二到三天,是书画上去的最佳时间,坯体(初修一次,厚度适中为宜)不至于上手就变形,下笔就划开,也方便书画好后的坯体来做下一道刻填工序。建水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有壶、杯、盆、碗、碟、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等产品。因此,坯体书画的面通常是曲面的,不同于平的纸面。这提高了难度,但也丰富了表现的维度。不仅如此,以茶壶为例,壶体和盖子都可以展现书画元素。当然这和创作者的设计理念也是紧密相连的。与宣纸相比,湿坯体呈曲面、表面下笔易滑,同样的运笔在曲面上和平面上产生的效果是有差异的。用笔的力度随着坯体曲度的微妙变化,偶尔还需要另一只手将坯体转动来配合,以期望书画呈现出接近在平面纸上的书画效果。以书画中的书法来讲,书写的难易程度和表现方法与书体,字的大小,坯体大小都有关。普遍来讲:楷书、隶书、篆书-速度慢,易实;行书、草书-速度快,不易写到和在平面上一样的笔迹。相对而言,大的行书、草书字,由于横跨的曲度长,速度快,难度大(不易写到和在平面上一样的笔迹);大的楷书、隶书、篆书-速度慢,笔画端正,竖画比较容易,其它笔画难度也大。坯体大的,字小的相对容易,因为曲面角度小,接近平面,字小,意味着字的笔画横跨曲面角度小。因此:最容易的是:大坯体,正书,小字。最难的是:小坯体,草书,大字。但艺术的表现力,魅力有时往往是与难度成正比的,物以稀为贵,好的小坯体,草书,大字紫陶作品一定很有魅力和相对稀缺。当然这里面的曲面还有复杂性,如上中下坯体不一样大,由于坯体器形的特点,遇到其它曲面等。表现难度,视觉艺术力的强弱,成品的稀缺性等,往往会对观者的吸引力产生影响。画也是如此,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由于书画的表达方式存在不同,如:笔顺,气韵,不能重复添加笔迹等。由于陶体非同于平坦的纸面:运笔的质感(中锋厚重,金石味,书卷味)该如何表现呢?这又是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与在纸面上讨论的方法是相似的。

%title插图%num

以上更多的是从书法的运笔,点画方面来讲,下面从墨的丰富性的表现(湿,干);章法或构图的设计来分析。由于陶体非同于平坦的纸面,想要在陶体上展现出笔墨在宣纸上同样的表现力就必须与下一道工序“刻填”联系在一起,因为笔墨在坯体上时是纯色的,不可能直接展现与宣纸上一样能呈现的水墨味,只能通过多次刻填,才以期达到。在这个环节上,如何配各种纯的颜色,以及渐变色等色彩的调配也极为关键。还有刻填的深度,打磨的厚度等也直接关系到字画的呈现效果。有时人的感觉比理性的量化更能准确地把握程度,也许这就是人的灵性。对书画章法和构图的设计与纸面相比,在紫陶坯体上就显得有更多维度和更多的设计想象空间。当然设计是道和境界层面的,技法是为设计,为理念,为道服务的。有时技法难,但紫陶作品的道和境不一定就高。

以上是通过与纸面上表现的比较,以期望找到最佳的在陶体上表现出与纸上(晕化、渗透)接近的笔墨,书画表现力。使得书画在紫陶上“活起来”,展现出中国书画的写意,墨韵生动等特点。显而易见,在坯体上表现绘画,写意的比工笔的相对难一些。

%title插图%num

二、人的因素(生理特点,书画表现方法,使用工具等)。

在分析了坯体的物理特点后,在一个坯体上创作,人的因素是极为关键的。生理层面来说,手指,手腕,手臂,腰部等都是需要配合的。根据笔者亲身的坯体书画体验,握笔的方法可以自由,能悬腕是最好的。这些都是基于有深厚的书画功底了才能实现。因此,要增强紫陶的文化艺术价值,在书画技法功夫方面不断锤炼,配以好的设计,是追求的方向。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现代技术的应用是可以解决紫陶制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但扫描(手作)印上,特制眼镜等现代技术与传统手作相比,人文性欠缺太多。笔者曾经看到过一些采用了现代技术来装饰书画元素制作出的紫陶作品,可以说与工业产品无异,就如电脑字体和书法字体的比较,缺少人文性,非常不耐看,而且容易走向俗的审美。

艺术是相通的,书、画、刻、填、烧、磨。这是一连串动词,每个动词的背后是可以万化和优化的。在优化时,对其它陶瓷,篆刻,版画,原始刻画符号,封泥印等的表现也是可以借鉴的。吾道一以贯之,人文性可以贯穿作品的始终。写、画和刻填的人是同一人,甚至完成完整紫陶作品的每个环节是同一个人最好的。

笔者本着研究的心态,来看待紫陶。看到的前人研究材料有限,接触的紫陶书画坯体艺人少,文章具有一定局限性,正因如此题目为“初感”,一篇笔者朴素的杂感杂谈,今后将不断去丰富和完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陶街 » 建水紫陶湿坯书画装饰初感

您不想说点什么吗?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