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源头
我们只做精品紫陶

何为“柴烧还原烧”?同一窑烧制区别为何那么大?柴烧“灰釉”的由来?

购买建水紫陶,请添加微信: jszt2010

%title插图%num

何为“柴烧还原烧”?

柴烧的还原就是在最高温的时候把窑封死,不让空气进入,让窑内产生一氧化碳,形成还原氛围,直至降温到开窑。反之,有空气进入的,就是氧化氛围。柴烧的由于不像电窑、汽窑那样好控制,所以烧成率并不是很高,达到6成以上就不错,精品率一般不超过百分之10。

%title插图%num

柴烧同一窑烧制区别为何那么大?

柴窑里并不是每个位置的温度都是一致的,而是存在差异的,窑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左半部分与右半部分都会存在温度差,而且这种温度差往往会达到数百度,这也是导致柴窑烧成率不高的原因。当然窑内排窑、火焰窜烧路径设计不当也有可能降低烧成率。

%title插图%num

排窑的空隙,大小也直接影响烧制时上下测温锥的温差,一般两者前期温度差不超过100°,后期基本拉平,烧出效果更佳。

不同的窑位,吃灰和受火点也有所不同,例如火口是重灰釉区,最外侧低温底灰区,也是所谓安全区。

%title插图%num

柴烧“灰釉”的由来?

烧制陶器的燃料是树木,我们常说的草木灰釉,就是木柴燃烧尽所形成的草灰化釉。不同的陶土同样的木柴烧制形成的灰釉是不同的,泥料不同”吃灰”的程度会有所不同,加上本身的矿物质含量形成不同的釉面!

%title插图%num

比如瓷土吃灰,加上本身含硅较量多,容易形成大面积流釉以及坯体本身釉化;比如建水紫陶紫泥不吃灰,切烧制温度低(1160°)灰难化釉,故而世面落灰釉丰富的紫泥不多,还有一个原因为紫陶的文化附加价值高,文人墨客书画装饰,阴刻阳填工艺,有画面意境装饰,重釉反而掩盖画面,破坏美感,多见火痕,少见釉色。

%title插图%num

大多数市面可见的紫泥刻填柴烧是用汽窑烧制,高温还原时加入茶叶、或者蕨类等物质熏出柴烧的金石感,这样既顾全了装饰的美感又增加了表现形式。因只有火痕金属感,无其他肌理故而比较容易区分,当然为了美而选择是可以,但如果非要称之为柴烧,那不对。

%title插图%num

【柴烧瑕疵】

柴烧裸烧的草木灰落在陶器上高温下融形成玻璃体的光泽,是草木灰中主要含有氧化钙,氧化钙与硬陶坯体表层的石英、长石等成分作用,把石英长石(主要玻璃原料)溶解熔化形成了玻璃体。这其实就是“釉”,只是这不是人为施上的釉,是天然形成的釉。

当然”釉”不是柴烧一定追求的,只是柴烧的效果之一,这里只是讲解氛围与釉的形成。

%title插图%num

有许多各地做柴烧的朋友聊到建水紫泥柴烧时会经常讨论到一个话题,紫陶骨架软(紫陶泥料细腻,泥浆多增加了可塑性,但是骨架就会变软,少了支撑力,就容易变形),收缩大,不吃灰,成品率低为什么不加高岭土来解决这些问题。

其实我想说,无论是烧窑人还是壶友都有各自的出发点,有的烧柴烧或者买家为追求美,至于加什么,用什么泥都不重要,只要感官美、另类就好;另一类如我个人比较欣赏的”甘地柴窑”施达华老师,一直热衷于研究陶土的泥性与烧制对比,紫砂、紫陶、钦州陶、邹圩红陶等,对比其利茶性、泥性、烧制,筛选出有优势,自己喜爱的陶土研究透。

%title插图%num

我的初衷也是如此,柴烧茶具除了美感,实用价值也非常重要,真正的泡茶好,且美观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的柴烧正是我一生的追求,还是那句话“感性欣赏,理性消费”。

%title插图%num

夜里无事,感叹二三,有些零碎,如有不对,多多指点。

%title插图%num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陶街 » 何为“柴烧还原烧”?同一窑烧制区别为何那么大?柴烧“灰釉”的由来?

您不想说点什么吗?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