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源头
我们只做精品紫陶

李勇和儿子李想的介绍及紫陶作品欣赏

购买建水紫陶,请添加微信: jszt2010

%title插图%num

李想是一个高高大大的阳光男孩,他的作品幽石仓翠笔筒、仿生灵石壶等在泥古融英十一堂联展中,让走进融创文旅滇南陶韵店的观众停下了脚步,长久的伫足。作者是谁?当主办方在现场介绍李想时,有人议论了:这么年轻呀,小小年纪就做得这么好,一定是跟着名师了。这话说对了,李想跟着名师李勇,只是他们不仅是师徒,还是父与子的关系。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相心堂】【堆锦堂】幽石苍翠笔筒

弄陶多少事,上阵父子兵。建水做陶人讲世袭,父传子承的人家,老一辈人那里就有了,王定一传过王世稷,向逢春传给向福功。近代的陈绍康传给陈俊,廖建忠传给廖渊涵,别号半根的李勇传给了李想。父子二人在做陶路上,后浪追前浪,两代人,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各有故事,各有艰难。

朝阳楼上的做茶卖陶人

%title插图%num

朝阳楼

朝阳楼也叫东门楼,建水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小天安门的朝阳门楼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比北京天安门早建28年。朝阳门系东门,东西南北四道城门有城墙相连,把有1200多年的建水古城围在其间。若外地人到建水,你没有瞻仰到朝阳楼,就枉走了这一遭滇南的中心了。李勇很幸运,他在朝阳楼上做茶庄卖陶时,建水人看见东门,就会自然地想起李勇。外地人来到建水,导游就会来上一段:白天逛老街古庙,晚上朝阳楼上品茶赏陶听建水小调。李勇茶与器的结缘,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title插图%num

李勇(半根)

李勇租下了朝阳楼,想把他乡变故乡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李勇着手一系列的物质准备,文化准备。他拜访当地名师虚心求教,当时陈绍康家开了建水的第一家私营陶厂,陈老带着儿子们在家里做陶。李勇来到陈家,和陈俊聊陶,陈俊正在翻东西,从床底下翻出来两件待打磨的陶器,顺手送给了李勇。后来,李勇与陈家一家人都成为了朋友,当然也经营着绍康陶艺的产品。在做准备的那些日子里,李勇骑一单车走街串巷,览民俗市井,收建水小调。结果,一个带着本土气息的,有艺术氛围的朝阳楼茶庄很吸引人的做起来了。卖着当地名家的陶器,品着李勇在昆明开茶庄时就收藏的老普洱茶。晚上,朝阳楼上胡琴悠扬,歌声悦耳,由李勇组建的演出队,建水的女孩在唱建水小调,东门楼上也成为文人雅士都爱去一个地方。紫陶行业的私企刚刚起步,当时建水政府的工作人员负责做宣传推广,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title插图%num

卖陶是李勇做陶的起源,他起心动念了,自问,我为什么不做做试试呢?于是,面前启开了一条陶路。对茶壶,李勇并不陌生,对壶型还颇有研究。在昆明卖茶的时候,李勇卖过紫砂茶器,当时宜兴的紫砂有七个厂,他经常进货,那时候紫砂壶便宜,上四百元的价位都很少。当然,高端的也有标一万元以上的。比如说,吕尧臣的壶,壶型精巧耐看,又擅长绞泥制作,吕尧臣的壶可是被法国博物馆收藏的。宜兴的紫砂壶器型多样,在很多方面确实是建陶的老大哥,李勇紫砂壶看多了,一些壶型烂熟于心,加上是个爱鼓捣研究之人,所以,李勇,落款半根的壶一出现,就很受市场的欢迎。李勇说:人的性格可以随心所欲,壶则要考虑协调,壶要有张力,器型要饱满,盖与壶要协调,得讲究精气神。出不出水,所有的壶都出水,那得看出得好不好。

%title插图%num

本文作者张存鲜(左)李想(中)李勇(右)

李勇讲着,李想坐在茶台前面,正在出汤,两把壶一把泡茶,一把做公道杯,饱满圆润的壶被李想提起,不打顿,不分叉,一股水畅快地流在另外一把壶里。李勇刚刚说的话,壶好不好,被他儿子显示给我们了。只是,为什么要用两把壶?记得李勇上次就说过,他是两把壶一起养。有道理,但是也得有得起啊,谁让人家自己会做,有数都数不清的壶呢。

一石入水圈涟涟

%title插图%num

李勇是茶人、陶人、文化人,虽然面部表情有点冷俊,但其实也是性情中人。他到建水后,肯做事,广交友,挖掘历史文化,尽其所能,做了许多生长在建水的人都没有看到过,做过的事情。李勇第一次来到建水,从朝阳门进去,绕过一大圈,街面上只有20多家卖壶的,有些唏嘘,这是陶乡吗?没想到徘徊中,我成了第一位在朝阳楼上卖壶的人。李勇卖过建水壶,同时自己的壶不断推出来,后来以自己做的陶器为主卖场。卖壶的过程虽然是过去式,但有的事情却清晰记得。李勇说起2007年时遇到过一个法国人,他喜欢方壶,我做了三把壶卖给他。方壶是拍片做的,做一把方壶卖不得四把壶的钱,却须用十倍的功来做。说白了,其实三把壶赚不了几文钱,但是,它能远走法国,我心甘情愿。

%title插图%num

李勇的人脉广,和新老朋友有着陶与文化,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交流。从他二楼陈列室布置的物质来看,珍贵的东西多了,而且每一件都有故事:他来建水后就收了陈绍元在老厂写的花瓶,外面的人知道陈绍康的多,知道他兄弟陈绍元的少,其实,陈绍元的书法也是上乘之作。李勇也收藏着绍元的墨宝。二楼陈列室的右面墙上,挂着一幅很长的山水画,是2004年向进兴画的。

%title插图%num

2002年,李勇偶遇一对王定一的美女瓶,紫色的底书白字,那书法的厚重、力道,是历经沧桑六十年的磨炼、沉淀,王定一花甲之年的挥毫,是与岁月成正比的,被李勇精心地罩在了玻璃柜中。东门楼上李勇做过书画展览,展出过王庆华、尹祖英、陈绍元、何文华的书画。李勇自己收集整理的建水小调出了碟片专集,在资料中演绎归纳建水的市井老街,民俗文化,作为永远的历史资料保存下来了。

%title插图%num

访谈非常愉快,话题涉及到很多方面,话说多了,茶也慢慢的淡了。早就知道李老师是资深茶人,便申请:李老师,请把你珍藏的老茶给我们喝一泡嘛。李勇站起来去找茶,突然想起,茶桌下面就有。他拿出一个茶叶罐,“这个就很老。”不喝普洱茶吗?李想偏过头看着父亲问道。他太熟悉父亲的茶了,看罐子就知道里面的内容。李勇说,这个更难得,是台湾的顶级茶“东方美人”。我有个同学在台湾,2001年过来送给我的,保存了近二十年了,非常好喝,有蜂蜜香和花香。慢慢品着带蜂蜜香的东方美人,继续听李勇父子聊陶。

前程似锦后生可畏

%title插图%num

桌面上摆着一把方壶,这是李想的第一个作品,它不仅壶身是打片粘合的,壶嘴也是用四个小片粘起来的 。李想说:爸爸在做的时候我就受到影响,多少次都有跃跃欲试的冲动。我是2009年开始做陶的,一开始接触陶,都有一个上手的过程。那个时候,爸爸在做方壶,所以我的第一把壶也是一个学习作品,方壶。一朝做起来,就越发不可收拾了。一转眼,小李想做陶十一个年头了,对陶,他有自己的审美,他认为,建陶,陶感好,他就喜欢质朴的,视觉直观质朴,包括器型也得是质朴的。在工艺上,有时候他也很大胆,他尝试着做了烟斗,拍泥片拼起来,古人是拉成圆的,切成六角。李想说:这种做法和以前的不一样了,但是,型还是传统的经典。在泥古融英十一堂展览中,李想与光尘斋合作的《可惜无声烟斗》, 拍片制作后,由佳兮饰以工笔虫草图,此烟斗摒弃了其吸食的使用功能,单纯作为赏玩雅器,美轮美奂。李想的另外一件展品,与堆锦堂合作的《烟云供养方炉》,他以传统的宣德官方炉为原型拍片制作。看来,李想的拍片,从事陶的第一把壶起,对拍片制作方就情有独钟,现技艺日臻成熟。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相心堂】【光尘斋】可惜无声烟斗

李想说:每一个人都独有风格,我做的陶,先临古人,后表达自己。例如,一条鱼各有各的画法,大家都一样,就不好玩了。年轻的李想,想在器型设计上定一个方向,他认为,器型也很重要,装饰都是以器为载体的。其中,壶的造型要下深功夫研究,茶人面对茶壶,就有一个“味道的感觉” 壶的雅、拙、巧是一目了然的,但是,魂魄,就需要感觉,感觉在那壶那型的神韵中。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相心堂】【堆锦堂】烟云供养堆锦方炉

随着时光往前移,岁月朝后走,“李想追李勇”方向不变,一定会追得着的。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相心堂】【事俗堂】仿生灵石壶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陶街 » 李勇和儿子李想的介绍及紫陶作品欣赏

您不想说点什么吗?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