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源头
我们只做精品紫陶

建水古井文化

购买建水紫陶,请添加微信: jszt2010

建水古城,古称步头,也称巴甸。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临安卫军事指挥官万中奉命在原惠历土城的基础上拓建砖城。

%title插图%num

于明洪武22年(公元1389年)筑成了明代的临安古城在二百多年的清王朝时期,建水兴建了众多的建筑丰富了这段历史。建水素有“古建筑博物馆”“古民居博物馆”“古桥梁博物馆”“古井博物馆”的美誉,大多形成于这段历史时期。

古井博物馆

建水古井的历史非常悠久。根据史籍记载:建水第一口古井出现于宋末元初。据说在建盖滇南的首座佛教寺院指林寺的时候,就出现了第一口井。明代和清代时期,随着临安府城的建立和人口的增长,水井的挖掘已相当普遍,出现了数百口水井。但其中最有名气的,当数龙井、红井、诸葛井、东井、大板井和小节井。

这些古井形状奇特,有方形、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月牙形等。古井的井圈有单有双,有三眼四眼。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最古老的水井,当数东城门外的醴泉。井旁的一块石碑记载,此处“旧有醴泉,素称东井,考其由来,自元迄今,载在志书。”另一块碑文称:“东井创自建城之初,载在郡志,名曰醴泉,俗名水井殿。重修于嘉靖十四年,复修于康熙年间。

”由此可见,此井已有700多年历史了。东井宽3米,进深约5米,占地15平方米。圆形的井栏用两块巨石凿成半圆合拢,接口处熔生铁灌入扣住,高53厘米,厚14厘米,井栏直径82厘米。井栏内壁用弧形青石镶砌,井口距水面约两米。井旁的四块碑刻,分别为清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刻制,井后的“龙王庙”,称“水井殿”。1991年被红河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title插图%num

最有名的却是大板井,也称溥博泉。“溥博”是广阔的意思,来自儒家的典故。井在西南城墙外,《云南图经志书》说,“其泉清洁无卤而甘,日汲不竭,以之酿酒,味胜他泉。

”在建水,这是城区口径最大的水井,井口圆形,直径有3米多,井栏由6块石板和6根石柱接成,井边有供着水神的庙宇。大板井的水甘甜可口,用它泡茶,茶水清亮,闻起来清香四溢,喝起来唇齿馨香;用它来榨米线,细腻滑软;用它来做豆腐,口感鲜嫩。

%title插图%num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集介绍的西门烧豆腐,就是用大板井的水做成。今天,所有的建水人家都安上了自来水,但人们依然钟情于大板井水,茶吧、茶座、茶室无论怎样变化,所用的水全部来自西门大板井,并产生了一个特有的行业——卖西门水。

每天天刚刚亮时,人们肩挑手提或用车拉着西门水沿街叫卖。

那“西门——水!要西门尼来买啰”的吆喝声,是建水不同于其他古城的一道文化景观。

建水人的古井情怀,一直都被传承着,时代日新月异,家家户户早已结上了自来水,可是很多建水人仍然一直保留着古井取水用的习惯,宁愿更麻烦一些,更辛苦一些,也坚持用着古井里的水,一口古井、一份传承,坚持的也许并不是生活习惯,而是一种古老文化的传承。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陶街 » 建水古井文化

您不想说点什么吗?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