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源头
我们只做精品紫陶

围炉煮茶话紫陶

购买建水紫陶,请添加微信: jszt2010

画说紫陶第一期艺术沙龙论坛于2020年10月20日晚上7点30分如期举行,邀请的嘉宾有建水紫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陈绍康老先生、建水紫陶研究会谢恒会长、吾尘草堂孔凡庚老师和王天龙老师,此外,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副校长李文锦、陶习苑主任欧应宏、副主任秦艳丽、赵伟以及联办科部分师生参与论坛讨论。

李文锦副校长发表讲话,代表学校对四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感谢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并对“画说紫陶”艺术沙龙论坛寄予厚望,希望能为建水紫陶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期讨论的主题是“建水紫陶的传承与发展”,与会的嘉宾纷纷畅所欲言,从自身的经历或行业思考或艺术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与论证。

%title插图%num

陈绍康老师几十年的职业生涯经历,见证了建水紫陶的风风雨雨,可谓建水紫陶的人间国宝。首先,陈老师表示自己在建水工艺美术陶厂工作39年,期间换过18任领导,但是每任领导都对自己非常信任和倚重,备受重视,原因就在于自己能人所不能,技术全面,无论是设计、拉坯、绘画装饰、打磨等均有掌握。而这一身的本领正是通过不断学习,刻苦钻研获得的。陈老师分享了一个自己在宜兴紫砂厂学校的经历,由于当时云南发展落后,出去的云南人也不受尊敬,甚至有人觉得云南人没必要学习这些工艺,也学不会,因此不愿意教授技术。而陈老师正是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刻苦练习赢得了当地师傅的认可,从而获得学习机会。其次,陈老师表示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他不仅在广西、宜兴、广州等地参观学习,还向张仃、韩美林等艺术大师学习,提高了自己的艺术认识和水平。最后,陈老师表示唯有不断学习、勤奋刻苦才能把建水紫陶发扬光大。

%title插图%num

谢恒会长从负责建水工艺美术陶厂改制谈起自己和建水紫陶的缘分。首先肯定了建水紫陶在改制后获得的长足发展,建水紫陶从2004年的7家作坊、20万年产值到今天的3万多人的从业人员和36亿年产值。在此基础上,谢恒会长认为,建水紫陶在经过急速扩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低端化,并以茶缸作为说明,前些年一个茶缸的售价大约300元左右,时至今日,百元左右的茶缸比比皆是,而低端化往往将建水紫陶带入一个价格战的处境,长此以往,建水紫陶品质将难以得到保障。因此谢恒会长提出优化建水紫陶产业结构,一方面推行建水紫陶高端化的发展理念,而方式就是挖掘建水紫陶的特色——文化陶(美术陶),通过明确传承目标,即建水紫陶本质就是文化陶的认知,大力提升建水紫陶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强化特色发展;另一方面方面,积极进行建水紫陶创新,丰富产品类型,拓宽建水紫陶受众面,措施是推动建水紫陶走出去,积极融入中华陶瓷大家庭,积极向其他陶瓷种类学习,形成跨种类、跨技术的新跨界的建水紫陶创新格局。

王天龙老师从自己的建水紫陶学习经历出发对建水紫陶的传承与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王天龙老师简述了自己的学习经历,2006年跟随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建水紫陶省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建水四老之一的马成林老师学习制陶,并表示,由于当时建水紫陶产业链并不完善,泥料需要自己上山去挖,带回来后进行一系列的练泥过程、然后拉坯、刻填、磨制等工艺一一学习,都是口耳相传的传统工艺技艺及传承方法;2007年结识陶习苑赵伟老师,受其影响开始学习书法;2008年跟随陈学进行学习紫陶“微刻技术”;通过转益多师,王天龙形成了自己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紫陶风格,因此对当下建水紫陶市场的“模仿”盛行很是担忧,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对于建水紫陶的市场会形成不正当的竞争,减弱建水紫陶的市场竞争力。认为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孔凡庚老师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对装饰与器型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孔凡庚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国画专业,在2014年进入建水紫陶行业,其时,建水紫陶发展已经如火如荼,行业的兴盛自然导致竞争的加剧,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打开局面成为其入行的第一道考验,凭借着大学四年的专业技能,孔凡庚表示他发现当下紫陶装饰往往会出现装饰内容、形式与器型不一致的现象,因此,好多书画装饰多是临摹传统书画作品,忽略的装饰与器型的关系,他从色泥、色彩与器型的装饰的角度出发,根据器物的造型、用途进行装饰,不再是“拿来主义”,而是把装饰当成一种创作,创造出一种人文价值的附加,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title插图%num

四位嘉宾针对此期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师生的提问做出回答,气氛热烈,师生情绪高涨,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陶街 » 围炉煮茶话紫陶

您不想说点什么吗?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