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源头
我们只做精品紫陶

听德华叔说肉桂

购买建水紫陶,请添加微信: jszt2010

%title插图%num

你们知道最热销的岩茶“肉桂”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专程去武夷山请教了陈德华老师,回家后又翻阅了相关资料,现将我总结的结果分享给大家,因个人才疏学浅,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title插图%num

首先要指出的是,肉桂是1985年由福建省评为省级“老种新用”的茶树品种,在此之前武夷山当地就有这个品种叫“玉桂”,是岩茶的改良品种,资料显示在老一辈茶人的记录中都可以看到,如廖存仁在“万川通讯”1941年刊物中明确提到:玉桂,树高五-六尺,极似大叶乌龙,叶成长椭圆形,叶侧略向内卷。肉桂在六十年代“有了名”,八十年代“出了名”,1982年荣获国家名茶称号,2001年“中国茶树品种志”一书中对肉桂的介绍有:“原为武夷名丛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叶面平、叶身内折、特嫩性强、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抗寒、旱性强、扦插繁育力强、成活率高。”

%title插图%num

陈德华老师一讲起心爱的茶,整个人都活跃起来,根本看不出已经是一位80岁的老人,听他讲茶真的是一种享受,因为时间在这里缩短到一小段,我们可以一下子跨越几十年的时光。德华叔告诉我:在正常情况下,肉桂小开面采摘做出来会有“奶油香”,而中开面采摘制作的肉桂会有“果香”(水蜜桃香),而近大开面采摘的肉桂,做青时绿叶红镶边,摇到三红七绿后,中足火炭焙后会有“桂皮香”,正岩山场的肉桂岩韵会更显。

%title插图%num

说到现在的武夷肉桂茶的红火景象,我们应该感谢一个人:福建省科委的程治才同志,由他两次到武夷山茶区实地调研,并支持武夷茶区发展200亩肉桂茶园,每亩无偿补助400元,武夷岩茶才首次开始有计划地发展良种茶树。而现在种植的肉桂其种源都直接或间接来自武夷山茶叶研究所。传说产自马枕峰的肉桂,德华叔2次爬上马枕峰都没有找到老树,现在的茶树都是从水帘洞剪枝种到天游峰上的品种园的后代。

%title插图%num

当聊到现在的肉桂茶没有以前的味道,德华叔表示这是由于肉桂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茶叶的品质有了变化,当年的肉桂品质特征明显,香气高辛锐感强烈,现在由于施肥过量而且茶树树龄加大,为追求最大产出的采摘都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最后才是制茶工艺的提升和创新,要想做好茶原料必须好,做茶师傅要树立“做好茶”的主观意识,从一开始就要把每一个步骤做到位,“青摇透,茶焙透”,这样做的好茶自然会卖出好价钱。

%title插图%num

听德华叔讲茶文化的发展,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以及现实,对于外面误传的各种版本的“故事”,我们要有自己的正知正见,比方说九龙窠石壁上的摩崖石刻“大红袍”三个字,是民国第33任崇安县县长吴石仙所书写,由马头石匠黄华友(又名:黄华有)所刻,而德华叔带回的五株是大红袍正本里好的那一株的同穗。德华叔特别强调了一点:“北斗”不是“大红袍”!

%title插图%num

而对于如何让广大茶农富裕起来,德华叔提出要有三种改变:首先品质要变,要变得更好;其次工艺要变,用新机器制茶要达到传统工艺的要求;再次,品种也可以变,用好品种提升茶叶的整体品质,大红袍可以拼配。

%title插图%num

文章的最后我们一起祝福德华叔健康长寿,祝福所有对武夷山茶业有过贡献的茶界前辈,因为有你们的辛勤付出,我们茶人才可以喝到这样魂牵梦绕的武夷岩茶。

%title插图%num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紫陶街 » 听德华叔说肉桂

您不想说点什么吗? 抢沙发